流行病学调查是怎样开展的?

2023-11-04 18:15:44 产品资讯

  新冠肺炎的流调最初只是由负责公共卫生安全的疾控中心(CDC)负责。之后设立了联合流调队,增加了公安部门,其分工大致是:

  主导现场流调工作、理清调查方向、分解组内任务,细致、全面、高效调查,科学精准开展流调处置。

  做好公共安全管理措施,强化社会面管控,围绕传染源、密接人员和高危场所,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点、线、面同步发力,为落地查人、精准管控提供有力支撑。

  但是在国家最近的联合流调队调整方案中,又加入了另一个部门,即工信部门,架构变成了“两公一局”,部分基层县区考虑到工作实际,在该架构上又进行了加强,增加了政法委,最终联合流调队变成了“两公一局一委”,且牵头的部门在某些高层级中变成了公安牵头(低层级还是疾控中心牵头)。

  其中工信局(某些地方是大数据局)在联合流调队的作用是:完善精准筛查、数据供给与流调需求同步工作模式,提供快速准确的活动轨迹和时空伴随关系,为追溯疫情源头、密接次密接的判定、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而政法委主要在县区级别提供熟悉当地小区情况的社区网格员。负责统筹、指挥、协调社区网格员配合开展流调工作。社区网格员当好带路人,协助收集提供辖区内涉疫单位和人员的基础信息,发挥片区管理职能,起到动员、治理作用。

  流程: 县(区)CDC接到报告后, 2小时内赴现场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虽疫情的进展,不断补充收集填报病例样本采集与检测信息,并与4小时内出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个案调查: 基础信息、发病发现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实验室检验测试情况等,填写个案调查表。

  密接追踪: 追踪调查、判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填写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医学观察健康情况表。

  其中答主自己觉得核实病例诊断和确认事实存在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有几次答主本地居民疯传发现了阳性,但事后核实都是居民不了解判定程序,将发现密接或次密接当成了发现阳性,又或者将检测中的伪阳(检测错误)病例当成确诊。

  风险人员排查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是防护情况和暴露程度。就答主日常所见,很多市民认为会感染的情况其实感染概率并不高,一是因为在相关的暴露场景中人员做了防护,市民容易低估防护装备(如口罩)的保护能力。二是暴露程度有差异,比如说和确诊阳性近距离接触,流调队会关心密接人员是否在阳性患者的上风口这一些细节差异。如果在上风口,其暴露程度会明显小于在下风口。

  当然,流调的最终目的,是为防疫指挥部的下一步决策服务,其中风险区域划分和对应的防控措施的落实、(是否开展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这两项都是极度耗费地方政府人力物力财力的事,应该要依据流调给出的风险评估慎重做出决定。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愈发强调快速(以尽可能的降低损失),甚至一线调查小组在现场做笔录的同时,现场的音视频信号会同步回传至地区疾控中心后台同步整理并由办公室撰写相关报告而不是等外出流调人员回来再撰写。而流调队手中的调查工具也慢慢变得多样化,什么去找了小姐做了按摩会了情人这种以往羞于启齿想隐瞒的事也在大数据复核工具面前变得无所遁形。故万一知友遭遇到了流调队,还是尽早造实说了吧。一般流调队把有关人员管控住了,其对应的行程就不会公开。而知友如果开头想隐瞒,结果造成人员接触的扩散,那大概率就得全轨迹都上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