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报告“不提人”精细化工作多多益善

2023-12-12 08:09:55 产品资讯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1月23日新增2例本土确定诊出的病例,均在大兴区天宫院街道。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为保护患者隐私,官方疫情通报首次隐去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同一天,上海新公布的流调报告最大特点是“不提人”或“只提地点不提人”,没有公布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流调报告,是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简称,其内容有患者在发病前后的一些暴露情况、接触情况及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有关方面及时公布流调信息,为防疫发挥了积极且重大作用。以往的做法是,在流调信息中会隐去确定诊出的病例的名字,但对其姓氏、年龄和活动轨迹等信息通常会予以公布。如此也导致了有些人的活动轨迹被“复盘”和“指认”,甚至导致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遭受网络暴力等。正因此,北京和上海此番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不仅体现出对确定诊出的病例隐私权的尊重,也能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为公众配合疫情防控提供有利条件。

  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在不影响流调报告作用与价值的情况下,加强了对患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这无疑是疫情防控与权益保障的“双进步”,值得另外的地方效仿,当慢慢的变多地方意识到这一点,且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也说明,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不断朝着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前行。

  “只提地点不提人”的方式也为如何更好地保护确定诊出的病例隐私提供了思考和启发。比如,不久前,“因故意泄露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内容,侵犯他人隐私”,浙江某医院医师被行政拘留。这也提示相关地方和部门,对可能因为工作便利掌握相关确定诊出的病例信息的内部工作人员,也应加强约束和管控,严格限定相关信息的知晓和掌握范围,避免不必要的扩散和伤害。

  应该正视的是,流调及相关报告是根据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对流调报告的详细的细节内容、表述方式等,规定得还不够具体和明确,这也导致了现实中各地流调报告的发布不够统一,在披露的内容和信息上差别较大,对患者信息的保护和注意程度也不同。这些都有待改进和完善。

  北京、上海在科学公布流调报告方面能说迈出了重要一步,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如何让这种好做法更规范、普及,需要具体实践,也需要顶层设计,希望有关方面能在“摸石头”的过程中,把相关工作做得更好,让我们的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