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祝福你我 梦想成真

2023-08-21 23:22:56 产品资讯

  (桂林市宏谋会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廖志明,桂林市宏谋会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侯显碑)

  在桂林市临桂区洋田路以北,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正拔地而起。一组数据或能显示项目之大: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包含6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的展览中心、1.5万平方米净会议面积的会议中心、约350间客房的第一接待中心、约450间客房的第二接待中心、1.1万平方米的城市规划馆和0.15万平方米的游客中心。

  “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桂林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成后能逐步提升桂林承办国内国际会议、展览的标准,有效带动桂林的旅游、住宿、商业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提升桂林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负责这样一项“巨无霸”工程,廖志明坦言自豪感与压力并存,“还在于工作面广、工种多。”

  廖志明说,工程部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早上、下午各走一遍工地。“现场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单位协调等我们都需要去监督跟进。”施工现场无小事,无论是检查钢筋规格是不是满足要求,还是对照图纸跟踪施工进度,都是工程部的每日“必修课”。“现场会发生很多意象不到的小状况,我们要及时地察觉缺陷、处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还要积极准确地协调处理各参建方存在的问题,有效推进项目进程。”侯显碑补充道。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已完成展览中心整体的结构及钢结构施工,第一接待中心主楼五层结构施工;完成会议中心地下室钢结构立柱安装,主楼顶板浇筑50%;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底板浇筑95%、顶板浇筑80%。“到今年6月,我们第一接待中心和会议中心要全部封顶。到今年底室内装修要力争完成80%左右。”侯显碑说。

  说到新年愿望,廖志明在纸上写下“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旁的侯显碑也写下了“项目安全,身体健康”。廖志明说:“我们这一个项目受到各方关注,所以新的一年,我们将全方面推进项目各项建设,保质、保量向各级关心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的领导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月5日上午10点,开展情暖冬日腊八粥活动;11点,上门解决居民老周跟邻居家的采光纠纷问题;下午3点,入户走访居民做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宣传;下午4点,开展社区迎检工作……翻开秀峰区秀峰街道东华社区书记石博的工作笔记本,一天的工作内容安排得清晰紧凑,能想象他工作的繁忙程度。

  今年35岁的石博已经从事社区工作10年整,从协管员、社保专干、副书记,再到主任,2018年成为社区书记兼主任。“我对东华社区很有感情,在这里开始社区工作到现在都没有离开过,居民们也都熟悉我了。”

  “社区工作看似平常,但一点也不能随意。我们身处面对居民的最前沿,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提起社区工作,石博一脸认真。石博说,从事社区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排查消防隐患、入户登记信息等大量工作,都要居民在家时才能上门开展。每当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他就和同事们穿上红马甲穿梭在社区小区的楼栋间,一户一户问、一层一层跑。有时遇到不熟悉的居民,一听来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吐槽。“闭门羹”吃多了,也让他了解到群众真实的想法,从而灵活性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2017年,桂林市靖江王府片区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改造提升项目启动,包含东华社区的部分小区在内,涉及500多户居民。“为了整体美观要拆除居民楼的防盗窗,有些外墙也要重新粉刷和装饰。”为了取得居民的支持,石博跟同事跑遍了每一户居民家,想方设法排除障碍,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那时石博因为腰伤做完治疗刚回到工作岗位没多久,医生叮嘱的“需要居家休息”的话早已被他抛在了脑后。

  哪里有灾情险情,他们就奔向哪里;万家团圆时,他们仍坚守在岗位上,护卫百姓平安。说起自己的新年愿望,梅态龙说:“一是希望家乡的父母身体健康,二是希望我们每一次出警都平安,新的一年险情发生少一些、人民群众平安多一些……”

  梅态龙是桂林市七星消防救援大队东江站指导员。13年里,他先后参与各类救援行动1500余次,成功救出遇险群众830多人,从一名消防“新兵”,逐渐成长为一名消防业务骨干。随着消防救援体制改革的深化,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责从单一的救火向综合性应急救援转变。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梅态龙带领着队员们刻苦训练,从体质到救援技能都保持良好的状态。

  2019年6月,全州县境内因连续降雨导致河水暴涨、道路被淹、大批群众被困。在全州县城半边街,14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当时在全州消防救援大队的梅态龙乘冲锋舟参与救援,但湍急的洪水里缺乏稳固支撑点,难以完成拉梯安全搭建,于是,梅态龙跳入齐胸深的水中拉住冲锋舟,并用自己的身体当梯子,让被困群众依次踩在他的肩上爬上冲锋舟,从而得以顺利转移至安全位置。类似的救援行动梅态龙经历了很多,“当消防员出现时,被困的群众无助的眼神就突然亮了起来,这时我们就是他们的希望”。

  1月7日一大早,秀峰区人民法院的诉前调解工作室里已经十分热闹。一起民事纠纷正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当事人双方唇枪舌剑、语音高亢。63岁的谢崇春果断“叫停”他们的“战斗”:“来,有话慢慢说,都先喝杯茶!”稳定住双方的情绪后,谢崇春用一口地道的桂林话,在双方当事人中间耐心地开始调解……

  这是谢崇春每天工作的日常。他自退休后便担任秀峰法院特邀人民调解员,3年多来已成功调解案件达1000余件,获得当事人一致好评,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谢哥”。2021年11月,秀峰法院特授予谢崇春“首席调解员”称号。

  “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看似婆婆妈妈的很琐碎,但小矛盾处理好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能起到大作用。”谢崇春对这份工作怀有十分的热情。在他看来,调解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科学,更是一份责任。“调解室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在这里遇见的悲欢喜乐都很真切很直接。我要用情用力做好调解工作,牢牢守好这矛盾集中的第一扇门,真真切切去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说道。

  步入2022年,谢崇春的人民调解员工作郑重进入了第4个年头。对于这份热爱的工作,他也有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想法:“做人民调解员,不像做法官,不仅需要法律武器,更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他说,近年来,建设“平安桂林”“法治桂林”成为桂林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小小的调解室同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他希望,新的一年,我们的社会里少一些民事纠纷,多一些诚信和谐,大家一同推动桂林的平安建设和社会法治进程。

  2021年12月24日,我市20多位疾控系统医务工作者紧急集结,驰援东兴防疫工作,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阳冬就是这里面一员。“在东兴我听到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流行病学调查一定要快。’因为提早流调,就可以提早管控风险人员和风险区;而提早进行风险管控,就能尽快阻断疫情传播,有效提升疫情的处置效率。”通过电话,阳冬跟记者分享他在东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经历。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做流行病学调查,相当于一个侦探,把疾病传染链条全部摸排清楚,流调的结果也是指挥部做出下一步决策的重要依据。”阳冬和记者说,根据有关要求,接到报告后2个小时内,疾控人员要到达现场;4个小时内,核心信息就要调查清楚;24小时内一份流行病学报告就要完成。在公安、工信和大数据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流调队伍不分昼夜,与疫情赛跑。

  在东兴的8天里,桂林市疾控系统支援东兴流调队高效完成了负责的阳性感染者和170多例密接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对691名次密接人员开展了排查工作,获得国家和自治区专家的肯定,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更是成为流调组调查报告模板。

  今年1月2日晚,桂林疾控系统支援东兴抗疫人员平安归来,现正在集中隔离。阳冬说,尽管是在疫情平复时期,工作群仍时刻活跃。“我们流调团队都是24小时待命的,每天会接到别的地方发过来的协查函,一些阳性的冷链冷冻食品我们也要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起处置,经常凌晨3点钟群里面还有人在坚守工作岗位。”

  1月6日下午,学生已经放学,市石油小学音乐教师胡春仍在办公的地方里忙碌。前段时间学校获得了“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负责学校渔鼓项目教学的她新年有了新的目标:让更多学生感受到渔鼓文化的魅力。

  胡春和记者说,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过去的2021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是国家“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实施元年。而她7岁的女儿也正好上小学一年级。既是老师也是家长的胡春切身感受到政策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胡春说,女儿的作业在学校就完成了,体育锻炼时间更长,下课了一家人的亲子时间多了;在学校里,各种展示活动也多了起来,学生在课堂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让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很好。她感到女儿每天都在充实和快乐中度过。

  2015年,市石油小学引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从一开始的渔鼓特色社团到现如今的渔鼓校本课程,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胡春为此倾尽心力。学校以社团活动为基点,通过校园艺术节和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们逐渐了解渔鼓,进而喜欢上渔鼓。在胡春看来,渔鼓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曲艺的魅力,从而点燃他们学习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热情,也是深入挖掘美育的育人价值,让师生体验到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