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生物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9-08 08:30:30 新闻中心

  2020年,全世界内爆发新冠疫情大流行,人类社会面临共同的抗疫难题,期间经历多轮疫情的反复冲击,经过三年共同抗疫,2022年最终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23年3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疫情发布会上指出,今年新冠大流行有望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先后经受住了全球六波疫情流行冲击,新冠疫情防控现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三年来,公司始终奋战在为全球提供优质的新冠检验测试产品和产能供给保障的路上,坚守产品技术领先和稳定可靠的质量原则不放松,配套高品质的新冠检测试剂以支持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本报告期,第一季度产能主要支持国外疫情防控,第二季度开始产能主要保障国内疫情防控需求。

  回顾东方生物上市以来的三个年头,我们经受住了全球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下行、世界变局加快演变等多重考验。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努力扩产增效,实时响应国内外疫情防控的检测需求,以保障全世界疫情防控检测试剂为己任。公司全力为国内国外防疫物质提供保障,积极向国内外捐赠各类检测试剂和物资,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这三年,公司努力践行上市后第一个五年规划即“聚集专注IVD,完善产业链布局”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了整体经营业绩、财务指标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三年,公司严格落实国内外核心市场布局、全产业链和产品线布局,加大产研投入和基地建设、适度开展对外投资等战略举措:

  ——推动国内外核心市场布局,重点突破国内市场:公司在2022年3月份之前,作为一家出口型企业,出口占比95%以上,市场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2022年3月份开始,公司重点布局和回归国内市场,取得了战略性突破,2022年国内销售占比约35%。

  ——完善全产业链和产品线布局:公司是行业内极少数拥有POCT即时诊断平台、分子诊断平台、液态生物芯片平台、生化诊断平台等多技术平台,每个技术平台拥有从生物原料、诊断试剂到诊断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且打通第三方独立检测实验室布局。

  境外,爱可生物完成对英国本土企业OMEGA的生产线和技术收购,取得唯一一个获得WHO预认证的艾滋病半定量检测产品CD4。境内,公司通过收购控股北京新兴四寰,新增了酶联免疫技术及相关这类的产品,扩充了胶体金产品线,如诺如病毒、EB病毒、肺炎衣/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人细小病毒、汉坦病毒等检测试剂。另外,开启第三方检验室建设,布局质谱中心、LDT临床实验室、CRO业务、司法鉴定等平台,初步完成“产品提供商+第三方检测服务商”的产业升级和构建。分子诊断平善了核酸PCR、基因测序、FISH病理诊断等技术路线,其中,FISH荧光原位杂交配套设备、试剂和引物、探针等原料主要是通过收购北京首医、绍兴金箓取得。

  ——加大产研投入和基地建设:公司通过自身已储备平台的全面产业化投入,以及适度开展收购兼并等对外投资活动,以新设、增资或受让方式投入境内外产销研基地的建设,为中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境内,POCT快速诊断平台:通过场地扩增、自动化改造等方式,产能从2019年上市前的不到100万人份/天,扩大到最高1800万人份/天,在新冠疫情应急供货期间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原料平台产业化基地在青岛落地,检测设备产业化基地在南京落地;分子诊断平台全面产业化基地落户在杭州余杭;液态生物芯片平台的产销研基地落户在上海,已完成生产场地建设。境外子公司美国衡健和爱可生物均初步完成生产线建设,全面打造境外产销研基地。

  这三年,公司快速提升了研发技术保障实力、国内外客户渠道能力、自主品牌影响力、细分行业影响力等综合实力:

  ——提升研发技术保障实力:这三年,公司累计新增研发投入10.34亿元;累计新增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合计190项,其中境内73项,境外115项,软件著作权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累计新增医疗器械产品认证514项,其中,新增国际认证446项,新增国内认证68项。

  ——提升国内外客户渠道能力:加强完善了国内外市场布局,境外在McKesson、Wamart等国际大客户的基础上,新增SiemensHeathineers、Tanner、Roche等战略合作客户;国内市场新增上药器械、九州通(600998)、复星集团、华润医药、国药集团等多家头部医药流通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顺利打开了国内市场布局。

  ——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这三年通过新冠检测试剂销售,“东方基因”、“衡健”自主品牌销售占比过半,快速提升了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细分行业的综合影响力。

  ——提升细分行业影响力:这三年,公司在A股IVD细分行业的地位得到快速提升,其中,2021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每股盈利等指标均位居细分行业第一,出口收入占中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总出口的13.78%,成为该细分行业中国重要的出口商之一;2022年主要经营指标位居A股IVD细分行业前列。

  这三年,公司实现了整体经营业绩、财务指标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积淀了充足的经营性净现金流:2020年-2022年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22.02亿元(其中,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累计贡献约200亿元收入),实现归母净利润86.65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99.90亿元;其中,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7.6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68亿元,每股盈利12.31元/股。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107.04亿元,归母净资产81.63亿元,未分配利润74.46亿元。

  这三年,公司对社会、对国家、对股东、对员工、对合作伙伴等各方体现了高度责任感:公司累计为全世界疫情防控提供新冠抗原/抗体/核算检验测试试剂27亿人份,累计出口创汇26.4亿美元,累计现金支付税费21.11亿元,累计现金分红派息15.82亿元;最高时解决就业人员2万人,累计为员工支付现金23.00亿元,累计支付给供应商现金65.24亿元。

  公司专门干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由生物原料平台、POCT即时诊断平台、分子诊断平台、液态生物芯片平台、生化诊断平台、第三方检测平台等构成,具备从生物原料、诊断试剂以及诊断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布局。现已储备上千种产品,主要使用在于传染病检测、毒品与食品安全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领域。

  公司一贯来坚持“订单为王、研发为帅、注册为先、生产为本、质量为魂”的经营模式和运营方针,有独立完整的研发、注册、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

  公司销售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本报告期重点销售产品之新冠系列检测试剂,作为应急防疫物资,公司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大背景下,采取适度备货的方式以备应急所需,以“东方基因”、“美国衡健”自主品牌销售为主、辅以ODM方式销售。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与科研院所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建立了首席科学家机制及全球化的研发团队。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规定,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分类代码为C)项下的“C27医药制造业”,细分行业属于“医疗器械行业”项下的“体外诊断行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C35)中的医疗仪器设施及器械制造业(分类代码C358)。

  体外诊断,即IVD(InVitroDiagnostic),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包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仔细的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临床应用贯穿了疾病预防、初步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体检等疾病防治的全过程,为医生治疗方案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指标,体外诊断能够影响60%的临床治疗方案,临床上超过80%的疾病判断都是依靠其来做出判断的,故体外诊断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诊断设备(仪器)和诊断试剂构成,而诊断试剂在体外诊断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约占整个体外诊断行业总产值的70%。

  体外诊断按照方法学,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三大主要领域,以上领域在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占有率中占比50%以上,2019年全球IVD细致划分领域中POCT占比最高,达29%;在我国则占据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POCT约占12%的市场份额。

  体外诊断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最重要的包含电子元器件、诊断酶、抗原、抗体、精细化学品等原材料,其中抗原、抗体、诊断酶等生物原料占整个IVD产值的10%左右,是核心技术壁垒,部分原料仍依赖进口;中游包括诊断设备和诊断试剂,检测试剂产业已很成熟,高端诊断设备主要被外资垄断;下游主要由医院检验科及疾控中心(占比约89%)、家用OTC(占比约6%)、体检市场(占比约4%)、ICL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占比约1%)。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增速稳定,2015-2019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5.4%。依据市场研究机构GrandViewResearch统计显示,2019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725亿美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2%。2020年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834亿美元,同比增长15.0%。一方面,随着体外诊断技术一直在改进,新技术不断出现直接推动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全球人口基数持续增长,各种传染病、慢性病高发成为体外诊断市场未来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测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将以6%左右的年复合增速增长,2024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1,053亿美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近年来临床生化和免疫诊断产品占比逐渐下降。根据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中,POCT领域类商品市场占比最大(29%),微生物诊断、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类商品市场分别占比18%、15%、8%和8%。

  随着全世界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新冠病毒检测系列试剂逐渐从防疫物资被纳入到常规产品,基于KaoramaInformation对全球主要公司数据分析,IVD检测细分市场中,对非新冠检验测试市场的预测增速平稳,而新冠检测的需求逐步下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疫情的驱动下,POCT在OTC市场和专业检验测试的细致划分领域中,2022年度比2019年度均有大幅度增长。疫情下行过程中,常规检验测试市场逐步呈现反弹趋势,部分检测细分市场增速显著,最重要的包含POCT、分子诊断、免疫诊断中传染病检测等细分市场。

  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占据7成体外诊断市场。从区域市场分布看,全球体外诊断需求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国家,其中北美市场占比44%,西欧占比21%,日本占比9%,合计占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74%。发达国家因医疗服务已相对完善,其体外诊断市场已进入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成熟阶段,呈现增长放缓、平稳发展形态趋势。而以中国、印度、拉美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目前市场占有率占比比较小,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提高速度快以及老龄化程度逐步的提升,近几年医疗保障投入和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处于高速成长期。新兴市场正成为全世界体外诊断市场发展最快的区域。

  体外诊断市场集中度逐步的提升,全球前十大体外诊断企业市场占比80%。据TheDarkInteigenceGroup(TDIG)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前10家体外诊断公司创造了全球IVD总销售额的80.3%。其中,罗氏、赛默飞、雅培和BD(Becton,DickinsonandCompany)体外诊断类收入分别是15.3亿美元、12.2亿美元、10.8亿美元和4.7亿美元,分别占全球体外诊断类收入的20.6%、16.5%、14.6%和6.3%,这四家企业诊断类收入合计占比达58.0%。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历经了产业萌芽、国产起步、无序竞争、行业整顿、快速成长阶段,现已进入创新与整合期,涌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及北京为重点集聚区域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化学发光、分子诊断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实现国产化替代。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从各细分行业发展阶段及技术成熟度来看,按照技术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进行分类如下:

  导入期:以液体活检为代表的IVD技术目前处于市场快速导入期。液体活检主要利用血液等体液检测肿瘤分子标志物,以实现疾病的分子鉴定,有助于早期诊断、准确预后、个性化治疗以及疾病监测。液体活检的生物标志物最重要的包含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细胞外囊泡(EVs,主要是外泌体)、循环无细胞RNA(cfRNA)、miRNA(和cfRNA共同构成了循环肿瘤RNA,ctRNA)。

  成长期:以质谱分析、PCR、基因芯片、基因测序、化学发光、免疫荧光等技术为代表,大范围的应用于肿瘤基因、感染性病原体、遗传性疾病等方面,目前整个市场迅速增加,基于该类技术的微创新层出不穷。

  成熟期:以干化学、胶体金、血液学检查、酶联免疫等技术为代表,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已基本达到市场饱和,增长缓慢,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逐渐走低。

  衰退期:以放射免疫等技术为代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是应用较早的一项标记免疫技术,其利用免疫学上的抗体和抗原之间相互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技术的高度灵敏性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医学科学技术,目前逐渐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等免疫分析技术取代。

  从技术创新性来看,目前IVD行业正在兴起的颠覆性创新技术最重要的包含三代测序技术、单分子免疫检测、数字PCR、流式液相芯片、微流控技术、光激发光化学发光技术、质谱检测技术等7类。

  2015-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16.9%,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789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6.4%;预计2021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900亿元,近5年复合增速超16%,预计2022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1043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增速仍将维持在15.0%左右,到203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体外诊断消费国。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从细分市场来看,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和即时检验(POCT)市场规模分别占到体外诊断市场的40.7%、20.4%、15.1%和11.8%,累计占比达87.9%。其中,免疫诊断已取代生化诊断成为中国体外诊断最大的细分市场,2020年增幅最大的版块分别是分子诊断和POCT业务,尤其是2020年初爆发并发酵至今的新冠疫情,促使分子诊断和POCT业务快速增长。

  1)免疫诊断:主要是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测定人体内物质,在肿瘤诊断、传染性疾病诊断、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内分泌功能诊断、自身免疫疾病检测、药物检测及过敏原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甲功五项、术前八项、肿瘤标志物检测、自免抗体检测和心血管标志物检测。根据技术方法和诊断原理不同,又可分为放射免疫分析、胶体金标记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五类,其中,化学发光逐渐替代酶联免疫法,成为免疫诊断主流技术。

  免疫诊断市场规模约占到体外诊断市场的40%以上,国产化率约25%-30%,是近年来体外诊断领域增速最快领域之一,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20%。2016-2020年中国免疫诊断市场年复合增速20.0%,其中,2020年免疫诊断市场规模321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24.4%。未来几年,中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仍将维持20%左右增速,预计2022年中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达约460亿元。

  2)生化诊断:约占体外诊断市场的20%,技术壁垒相比来说较低,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整体以国产品牌为主,目前国产替代率60%,已成为中国体外诊断产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细致划分领域,最常用的体外诊断方法之一,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胰腺、糖尿病等进行诊断。其中,生化诊断试剂国内企业已打破进口垄断,市场占有率超7成;而大型或高端生化诊断仪器主导权仍被外资品牌掌握,国产生化诊断仪器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不足10%。

  2016-2020年中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年复合增速18.9%。其中,2020年中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161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24.3%,预测2024年中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达312亿元。

  3)分子诊断: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FISH(荧光原位杂交)、Genechip(基因芯片)、DNAsequencing(基因测序)、DNAbotting(DNA印记)、SNP(单核苷酸多肽性)等,目前临床应用最常见的为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其次是荧光原位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平台,主要使用在于无创产前诊断、肿瘤检测、传染病检测等领域。

  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起步晚、增速快,正从产业导入期步入成长期。相比生化诊断、免疫诊断等,分子诊断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需求推动下,成为IVD赛道发展最快的细致划分领域,占体外诊断总体市场约15%。从技术发展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品目前占据分子诊断主要市场,占比约70%;另外,新一代基因测序(NGS)技术将成为分子诊断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力方向。

  2016-2020年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29.0%,其中,2020年国内分子诊断市场规模119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29.3%。预计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仍将维持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21年分子诊断市场规模达154亿元。

  另外,近两年多来全球新冠疫情推动下,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导致PCR仪和核酸提取仪的成倍增长,PCR仪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0亿人民币左右上升到2020年超过30亿人民币,国产份额从2019年的30%上升到2020年的70%以上,且核酸提取仪市场的国产份额超过80%,整体国产仪器的增长尤为突出。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冠病毒将成为新的常规检验测试项目,预计该项目将保持百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4)POCT即时检测:主要技术包括干化学分析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化学发光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微流控技术等。POCT应用项目也从最初的血糖检测、妊娠试验,扩展到现在的凝血/溶栓检测、血气和电解质分析、心脏标志物快速诊断、药物滥用筛检、肿瘤标志物检测、毒品/酒精类检测、传染病检测等多个项目,应用范畴涵盖医疗、重大疫情监测、食品卫生安全、军事医学与灾难救援等多个领域。

  目前,POCT即时检测约占到中国体外诊断总体市场12%左右,国产替代率在40%左右。得益于2015年以来国家推行分级诊疗,中国POCT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形态趋势。2016-2020年中国POCT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20.0%,其中,2020年POCT市场规模93.0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24.3%。未来几年,中国POCT市场规模仍将维持20%左右增速,预测2021年中国POCT市场规模达111.6亿元。

  另外,近两年多来全球新冠疫情推动下,新冠抗原/抗体检验测试产品作为POCT即时检测产品的代表,以其便携性和快速检测、避免交叉感染等特点,在全球新冠疫情防控事业中,尤其是欧美发到国家,以及今年上海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中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出口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IVD行业以下七大创新性技术将成主流:三代测序技术、单分子免疫检测、数字PCR、流式液相芯片、微流控技术、光激发光化学发光技术、质谱检测技术。

  未来基因测序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全球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中国癌症发病率高居世界之首,未来个体化精准医疗正成为主流,新一代基因测序将成为肿瘤个体化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封闭式系统成未来发展趋势:封闭系统的高壁垒、高稳定性、高精准性,以及高毛利率将带领企业逐渐在高端市场布局封闭系统产品,掌握仪器与试剂双重技术的厂家将会在未来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未来多元场景将推动体外诊断产业向自动化、小型化、系列化、专科化方向发展:以“中心化、自动化、智能化”诊断需求为主的等级医院及分级诊疗下的区域医疗中心核心检验项目,以“小型化”诊断需求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社区医院为主)、急诊科、危重病科核心检验项目,以“系列化、专科化、特殊化”诊断需求为主的专科外包检验项目,都将促进体外诊断产业向自动化、小型化、系列化、专科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体外诊断产品的终端需求。

  未来分子诊断与POCT融合发展将成为POCT领域主流:目前,中国POCT需求仍以常规检测为主,血糖检测、心血管检测等基础产品已进入成熟期,不论是海外巨头还是中国成长企业都面临着充分的价格竞争。满足定制化需求和针对新病症新检测事项(如新冠疫情)开发新产品是未来发展关键。从技术角度看,目前POCT产品主要使用在了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技术。未来,随着行业前沿技术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POCT与分子诊断将进一步融合,使得分子诊断能够拥有即时检测的特点,POCT能够拥有分子诊断的检测精度。随着微型化生物诊断设备和基于微流控的自动化免疫芯片系统发展,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编码微球的液态生物芯片技术未来将朝着更高性能发展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廉价的检测仪,以实现POCT即时检测的方向,最终形成兼具多元检测、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经济性的POCT产品。

  未来国产替代将成体外诊断领域主旋律:经过多年发展,国内体外诊断公司已实现内生式增长和部分细致划分领域技术突破,未来将向高端生化仪器、高端化学发光仪器、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等高壁垒领域发力,国产化替代将成未来发展主旋律。

  公司上市三年以来,勇于承担新冠疫情突发事件下的社会责任,应急开发了数十款新冠系列检测试剂,整体开发速度行业领先,尤其是新冠抗原、抗体检测试剂技术指标位居国际细分行业前列,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市场先发优势,最终通过技术指标、品质可靠、渠道能力、产能保障等核心竞争优势,得到全球重要市场的高度认可,已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27亿人份。同时,公司产品技术影响力、国内外市场渠道能力、品牌影响力、细分行业地位等均得到重大、实质性突破。

  截至2022年末,公司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累计贡献营业收入超200亿元。公司上市后,在A股IVD细分行业的地位得到快速提升,其中,2021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每股盈利等指标均位居细分行业第一,出口收入占中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总出口的13.78%,成为该细分行业中国重要的出口商之一;2022年主要经营指标位居A股IVD细分行业前列。

  本报告期,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构成未出现重大变化。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大多数来源于于POCT即时诊断平台,主要由传染病检测中的新冠系列检验测试产品贡献,主要受新冠疫情检测需求驱动。

  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7.68亿元,同比下降13.78%;实现归母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下降57.97%,主要受本报告期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单位售价大幅度下调,以及本报告期计提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存货和设备等固定资产大额跌价或减值准备所致。

  (1)公司基本的产品的市场行情报价大幅度下跌:2022年度,公司实际经营业绩主要由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贡献,受国内外新冠疫情演变和实际检验测试需求驱动。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国际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快速放开,使得检测试剂需求快速回落;同时,国内放开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应用,国内销售业绩取得重大突破,但相比2021年度,产品整体销售数量大幅度增长,而销售价格同比大幅度下调,使得整体收入水平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而净利润水平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2022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初,国内新冠疫情在向常态化防控阶段转段期间,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应急需求大爆发,短期内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公司快速组织规模化生产,以备紧急防控所需,过程中全国各省份梯次快速进入新冠疫情大流行,后续又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大流行高峰后快速回落,使得检测产品需求极短时间内大幅度下滑,最后导致公司出现大量库存,后续国内常态化防控阶段,疫情的发展演变和检验测试产品的实际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故出于谨慎性原则,企业主要对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存货和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大额的跌价或减值准备,合计计提12.0974亿元,同步影响利润总额。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体外诊断行业中分子诊断、POCT快速检测行业快速发力,全行业链布局进程加快,行业模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本报告期,体外诊断行业中分子诊断、POCT快速检测行业快速发力。分子诊断技术是应用分子生物学如DNA、RNA和蛋白质等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大多数都用在遗传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检测与诊断。分子诊断技术是体外诊断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因为它是唯一能够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预防、定制治疗方案的体外诊断方法。技术方向目前主要聚焦于高通量、封闭式以及时效性。NGS、熔解曲线、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提取、单分子测序及检测、CRISPR等技术是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方向。

  POCT具备以便捷、高效、准确度高等众多优势,且价格相对低,应用场景更广,非常适合于现场、快速、应急、家庭自测等领域,新冠疫情期间,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欧洲大规模推广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用来替代核算检验测试,目前推广到家庭自测,加快了POCT快速诊断试剂发展进程。

  国家政策和行业格局促进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布局节奏加快。上游层面,很多公司积极布局原料行业,通过自主研发、辅以外部科研单位合作,尽力降低核心原料的外部依赖;中游层面,引入精细化管理,强化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同时多技术平台同步发展;下游层面,积极地推进销售端,进一步适应国家医疗政策,布局应用端。

  体外诊断试剂中,上游原材料、中游高端诊断市场、下游大型医院市场都是国外巨头主导,国产化进程低,尤其是上游原材料受制于人,导致国产企业突破困难重重,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中参与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国产替代进程相对缓慢,但最近几年,随国家鼓励创新和进口替代政策的不断出台,国产化进程加速,未来发展中,拥有全产业链的企业将会更好赢得市场。

  体外诊断生产制造公司积极与国际巨头或者与研发、流通领域强强联手,积极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协同发展;二是基于已有的产品线,布局独立检验实验室,进入第三方检验测试领域;三是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机遇,推进以“精准化、自动化、云端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即时检测”。

  随着生物技术的慢慢的提升,体外诊断行业出现了两种发展的新趋势:一种是向着“简单、便捷、个人健康管理”的方向发展,即POCT方向;另一种是向着更“高、精、集成”的方向发展,即分子诊断和液态生物芯片方向。未来,POCT、分子诊断和液态生物芯片等领域将是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的重心,也将是未来市场之间的竞争的主要领域:

  POCT产品具有低成本、简单易操作、能轻松实现现场采样、及时出结果等特点,对于疾病预防、确定病因和预后效果、提高治疗有效性与减少医疗成本有重大意义。基于前述特点,POCT产品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急诊危重病房和临床科室,其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大面积筛查、个人检测等,在疫情影响下,欧洲多国慢慢的开始推行新冠快速检测自检特殊审批通道,加速了POCT市场的下沉,也对未来POCT进入个人、家庭健康管理领域起到了加速推动的作用。

  伴随新型材料的涌现,并结合微流控、生物芯片等多种新技术的发展,POCT从定性到半定量再到精确定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POCT产品的精准医疗能力将有望比肩大型检测设备。随着移动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融合“互联网+”的理念,未来POCT产品将实现“智慧医疗”和“移动医疗”。依托POCT产品,患病的人能足不出户完成对自身疾病的检测,医生将通过云端平台收集患者的检验测试的数据并进行整合分析,为每一位患者打造专属的“健康管理系统”。

  目前,POCT产品主要使用在了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的技术。未来,随着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POCT与分子诊断将进一步融合,使得分子诊断能够拥有即时检测的特点,POCT能够拥有分子诊断的检测精度。随着微型化的生物诊断设备和基于微流控的自动化免疫芯片系统的发展,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编码微球的液态生物芯片技术未来将朝着更高的性能和发展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廉价的检测仪以实现POCT即时检测的方向进行,最终形成兼具多元检测、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经济性的POCT产品。

  分子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技术基础,是体外诊断技术的前沿技术。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验测试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检测标的为DNA和RNA,其核心是基因诊断技术。在检测精度方面,分子诊断与较传统的生化与免疫诊断更为先进。检测速度方面,分子诊断中的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检测方式比生化诊断、免疫诊断更为适合做高通量检验。

  液态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高通量多元检测技术平台,可一次同时准确定量检测100多种不同的生物分子,和其他检测的新方法相比具有高通量、多指标、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线性范围宽、反应快速、重复性好及操作简单便捷等优点,能够大范围的应用于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多个领域。

  分子诊断技术和液态生物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体外诊断试剂“高、精、集成”的要求,是体外诊断行业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公司核心技术以自主研发为主,辅以收购兼并取得,包括POCT即时诊断平台(免疫诊断平台、生物原料平台、体外诊断仪器平台、生化诊断平台)、分子诊断平台、液态生物芯片平台。

  本报告期,生物原料平台新增“基因突变、载体构建、多克隆抗体制备、PCR扩增”等技术;免疫诊断平台新增“酶联免疫技术、高频震荡技术、8字环运动技术”;分子诊断平台新增“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快速免纯化核酸等温检测技术、荧光扩增-熔解曲线联合检测技术、冻干球工艺技术、光激发技术、低噪声数字滤波技术、样本处理-荧光PCR检测一体化处理技术、超快速等温核酸检测技术、风控式快速荧光PCR技术、OiGow寡核苷酸FISH探针技术,FISH快速杂交技术、全自动玻片处理系统”;液态生物芯片平台新增“微球偶联技术、流式荧光技术、高稳定样本流技术、荧光增强光路技术、低噪声数字滤波技术、自动聚类分析技术;免疫发光反应技术;液面感应技术;奇偶孔时序调度磁分离技术;气液混合清洗技术;自动理杯技术;样本管理时序控制调度技术;凸轮连杆运动控制技术”。

  公司通过十多年的研发技术积淀,已储备上千种产品,主要由生物原料平台、POCT即时诊断平台、分子诊断平台、液态生物芯片平台、生化诊断平台、第三方检测平台等构成,基本具备从生物原料、诊断试剂以及诊断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是行业内极少数拥有多技术平台、具备生物原料制备能力的企业,也是极少数从“检测试剂+检测设备提供商”向“生物原料+检测试剂+检测设备提供商”+“第三方独立检测实验室”的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截至本报告期末,累计取得授权专利545项,国内外产品医疗器械认证1148项。

  公司生物原料平台,具备抗原抗体、酶、探针、质控品等备制能力,目前已储备500种左右的生物原料,拥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载体构建、蛋白表达、纯化、标记、单克隆、多克隆抗体制备、小分子抗原人工合成、抗原表达纯化、PCR扩增等技术,用于免疫层析、化学发光、ELISA酶联免疫、免疫比浊等检测技术种,应用于传染病检测类、毒品检测类、炎症检测类、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类、肿瘤标志物检测类、糖代谢检测类、激素检测类、宠物检测类、优生检测类、优生检测类、肝纤维化检测类等检验测试产品领域。

  公司重点完善抗原抗体等生物原料的自主备制能力,同时具备对外市场销售能力,降低核心生物原料外部依赖,在新产品推出、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上形成竞争优势。

  公司免疫诊断平台,以POCT即时诊断产品为主,涵盖胶体金法、酶联免疫、荧光免疫等技术路径,分为定性即时诊断和定量即时诊断产品,其中,定性分析主要使用在于传染病监测、毒品检测、优生优育检测等领域;定量分析则在心肌标志物检测、炎症类检测、肿标检测、血糖监测等领域应用,实现POCT产品的数字化诊断和远程精准诊断。

  POCT传染病检测之代表产品: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新冠抗体检测试剂,技术指标业内领先,在实际大规模应用检测中更是表现优异指标、稳定性能。

  公司新冠抗体检测试剂:根据挪威质量改进实验室检查组织(Nokus)发布的《17种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的评价报告》,报告涵盖17种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产品,仅3家被总体评价为“好”,公司全资子公司美国衡健的新冠抗体检测试剂被“总体评价”好的3大制造商之一,其中,特异性指标3家制造商一致,IgG敏感性指标公司产品最高。

  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早于2020年2月就申报了欧盟CE认证,2020年7月就率先在欧洲市场推广使用,是全世界内首家推向市场的新冠抗原检验测试产品,具备市场先发优势;后续又于2021年12月底获得美国FDAEUA市场准入,2022年3月开始又陆续获得中国NMPA认证、日本PMDA销售许可、沙特MDMA认证及加拿大IO等国家的市场准入,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根据德国《经济周刊》统计,西门子医疗新冠抗原试纸灵敏度最高达到96.72%(由公司全资子公司美国衡健供货),目前灵敏度指标第一。

  毒品检验测试产品:已开发单一的毒品检测品种40余种(不含联检产品),已成为行业内毒品检验测试产品线最丰富的厂商之一,毒品检验测试产品已通过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专业实验室评估,性能处于行业前列。公司前瞻性在加拿大布局上游生物原料平台,不断推出检测抗原。目前公司已具备尿液、唾液及二合一检测、毛发检测系列新产品,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毒品检测解决方案,其中毛发检测能检测出3-6个月前的毒品吸食情况。

  肿瘤标志物产品储备:公司已储备以胶体金技术检验测试的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具备比较好的性能指标,相较专业实验室检测,POCT即使检测具有微型化、高效率、检验测试周期短、样本用量少并且具有成本优势,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收购了北京新兴四寰公司,进一步丰富了酶联免疫检验测试产品和互补的胶体金检测产品品种类型及相关这类的产品国内注册认证。

  公司分子诊断平台主要涵盖PCR核酸检测技术、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拥有探针生物原料、检测试剂、检测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大多数都用在传染病、遗传性疾病、肿瘤、实体瘤、血液病、染色体等检验测试领域。公司重点收购的北京首医、绍兴金箓两家公司,目的是引进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相关的配套设备和检测试剂、探针有关产品及证书、客户资源,完善分子诊断平台技术路径和产品丰富度。

  公司PCR反应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样本免处理或一步处理即上机检测。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对多种类新冠变异毒株的核酸鉴别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公司在HPV多重分型检测技术、呼吸道流感病毒核酸检验测试技术、血液传染病核酸检验测试技术、药物基因组分型检测技术等分子诊断产品研究开发上,以优异的引物探针设计能力搭配免提取荧光PCR技术、便携式荧光PCR仪等优势技术和产品,大幅度减少临床检测步骤和检测时间;企业具有成熟的冻干技术,可实现每款产品都以冻干形式保存并直接用,方便运输、存储和使用,有效地克服了运输半径限制,为实现分子诊断产品的全球的规模化销售奠定基础。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公司部分产品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FISH设备及相关配套试剂:主要是针对临床组织病理切片及细胞学涂片,利用具有专利技术的全自动液体进样、混匀、变性,洗涤功能全自动玻片处理系统,针对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过程中脱蜡、预处理、变性、杂交,洗涤等步骤全自动完成,匹配自研开发的样本预处理液,能够完全满足各类临床样本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需求。

  公司液态生物芯片平台主要拥有荧光纳米微球、分析仪和配套检测试剂,主要使用了荧光功能微球制备技术、荧光微球编码技术、微球偶联技术、液态生物芯片检测仪系统技术、流式荧光技术、高稳定样本流技术、荧光增强光路技术、低噪声数字滤波技术、自动聚类分析技术、免疫发光反应技术、液面感应技术、奇偶孔时序调度磁分离技术、气液混合清洗技术、自动理杯技术、样本管理时序控制调度技术、凸轮连杆运动控制技术等,产品主要使用在于传染病检测、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过敏源、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检测。

  液态生物芯片技术凭借其多指标、高通量检测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契合临床肿瘤标志物应用的需求,尤其适合用于肿瘤高位人群的筛查及对肿瘤疑似患者进行辅助诊断。基于液态生物芯片多指标、高通量的特性,也能大大降低单个指标检测成本。相较于美国Luminex公司同类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液态芯片检测系统,除了具备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快速检测的能力外,还采用了单激光系统、量子点编码微球、多功能表面结构等创新技术,性价比较高,性能更优,可实现进口替代。报告期内,该产品及部分试剂已在欧盟备案,可以在相应市场开展销售工作;但目前尚无我国独立开发的液态生物芯片检测系统和产品,该芯片检验测试平台的完成可填补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形成技术优势产品竞争和产品替代,公司在大力推进国内注册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合计190项,境内73项,境外115项,软件著作权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截至2022年12月底,累计取得授权专利/软著合计545项,境内246项,境外264项,软件著作权35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

  2022年度,公司继续推进医疗器械产品备案/注册进程,通过注册及收购合计新增产品认证514项,其中,新增国际认证446项,新增国内认证68项。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已取得认证1148项,累计国际认证921项,累计国内认证227项。

  公司是行业内极少数拥有POCT即时诊断平台、分子诊断平台、液态生物芯片平台、生化诊断平台等多技术平台,每个技术平台基本拥有从生物原料、诊断试剂以及诊断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具备生物原料备制能力的企业,也是极少数从“检测试剂+检测设备提供商”向“生物原料+检测试剂+检测设备提供商”+“第三方独立检测实验室”的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为主,与科研院所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同时建立了首席科学家机制及全球化的开发团队,积极推行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研发模式,始终追求全球前沿的科研方向和过硬的技术指标。公司通过十多年的研发技术积淀,现已储备上千种产品,有较强的产品研制输出能力。其中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新冠抗体检测试剂,通过临床和大规模的实际检验测试应用,验证了有关技术指标处于国际行业领先水平。截至本报告期末,累计取得授权专利545项,国内外产品医疗器械认证1148项。

  公司国内外客户渠道能力逐步提升,完善了国内外市场布局,境外在McKesson、Wamart等国际大客户的基础上,新增SiemensHeathineers、Tanner、Roche等战略合作客户;国内市场新增上药器械、九州通、复星集团、华润医药、国药集团等多家头部医药流通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顺利打开了国内市场布局。

  公司始终以美国FDAQSR、欧盟IVDD等发达国家的质量体系要求生产,以零缺陷成绩通过美国FDA现场考核,全过程质量监控,逐步使用二维码识别标志和结果跟踪,始终确保质量稳定、可靠,至今未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公司从始至终坚持自主生产,产能从2019年上市前的不到100万人份/天,扩大到最高1800万人份/天,在新冠疫情应急供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司近三年在新冠检测试剂销售中,这三年通过新冠检测试剂销售,“东方基因”、“衡健”自主品牌销售占比过半,快速提升了自主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细分行业的综合影响力。同时,积累了充足的资本,为公司后续产业化投资、收购兼并等中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欧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体外诊断和POCT检验测试产品消费市场,公司成立了美国衡健、加拿大衡通、爱可生物等境外产研销基地,为公司近两年经营业绩大幅度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前述境外平台布局对公司长期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达到全球化研发、就近配套生产和销售服务目的,规避国际政治、经贸风险,真正的完成“本土化”。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自2020年至今,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度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冠检测试剂相关业务,整体经营业绩受新冠检验测试产品影响较大。近三年,公司约90%的营收和利润由新冠检验测试产品相关业务贡献。

  而新冠疫情为偶发性全球公卫事件,经过三年共同抗疫,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公司将在2023年新的一年中,面临去除新冠检测产品经营业绩,公司常规业务及新业务发展能否快速弥补上述经营业绩缺口,整体经营业绩能否实现顺利衔接、平稳过渡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面临销售业绩大幅度下滑的风险。

  公司产品覆盖POCT即时诊断、分子诊断、液态生物芯片三个领域及上游生物原料和配套的仪器设施等,产品应用方向较为集中。体外诊断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研发和生产是一种多学科高度相互渗透、知识密集、技术上的含金量高的高技术活动,对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较高、研发周期较长,此外,诊断试剂的销售必须持有注册证。如开发或产品注册过程中出现预期外状况导致研发失败或进程减慢,可能失去先发优势因此导致新产品竞争力不及预期。

  IVD领域技术平台较多,如胶体金、免疫荧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分子诊断、生化、液态生物芯片、上转发光等,部分技术的应用方向和领域互相重叠,落地应用可能出现同类替代。公司目前主营POCT即时诊断试剂具有价格合适、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使用简单、快速且稳定、不需要设备和能够广泛面向终端用户的特点,如其他技术平台实现技术突破,亦能达成前述特点,公司如不能逐步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可能面临技术替代的风险。

  公司境外销售占比依旧较高,如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贸易、外交、行业等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均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的影响。

  国内作为公司重点新拓市场,受国内大规模集采、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的影响,行业整体价格竞争激烈,整体盈利水平相对不高,或将存在后疫情时代国内市场无法顺利拓展的风险。

  公司近三年经营业绩大幅度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冠检测试剂相关业务,整体经营业绩受新冠检验测试产品影响较大,且重要客户为国内外主要医疗流通头部企业,存在单一产品和重大客户依赖风险。

  公司近三年经营业绩大幅度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冠检测试剂相关业务,整体经营业绩基数较大,利润率水平相比来说较高。后疫情时代公司面临去除新冠检验测试产品业绩,面临业绩大幅度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未来,公司若不能被持续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动,将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受近三年新冠疫情防疫需求爆发,医疗检测行业参与企业慢慢的变多,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公司若不能在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优势,可持续盈利能力可能面临重大风险。

  欧盟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新法规(IVDR)过渡期延期至2025年,新法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注册备案门槛,加大产品续证、新产品注册的难度;另外,中美市场作为公司的重要市场,目前注册产品基数较小,公司需强化产品注册,否则将成为市场拓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加剧,中美政治和贸易摩擦一直在升级,且未来很久内或都将成为常态,对正常的贸易往来造成重大影响,将对公司产品营销售卖和业务拓展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以境外销售、美元结算为主,受全球宏观经济等综合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较大,存在汇兑损失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体外诊断已成为拥有数百亿美元庞大市场容量的成熟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等体外诊断市场发展早、容量大的经济发达国家,并已经行成以罗氏、雅培、贝克曼(丹纳赫)、西门子为主的“4+x”较为稳定的格局,行业前十名出售的收益均在10亿美元以上,产品线丰富,不仅包括各类体外诊断试剂,还包括各类诊断仪器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技术服务,且在各自细致划分领域都均具竞争力,占据全球八成的市场份额。

  在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企业规模整体偏小,行业集中度低,且国内企业起步较晚,在规模、实力、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方面与国际龙企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国内企业总体呈现“小而散”的特点,且多分布在中低端市场。生化诊断市场,市场成熟,技术门槛相比来说较低,国内生化市场之间的竞争比较激励,国际大品牌没有非常大的优势,部分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接近或赶超国际大品牌,整体市场格局比较分散,业绩整体处于下滑趋势。免疫诊断市场,进口替代的主要领域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是免疫诊断市场的主流技术,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国内市场基本上被进口替代垄断,占据了90%市场占有率。分子诊断市场,目前在全世界内得到飞速分子,国内企业与国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处于同步发展期,其技术主要使用在于传染病、肿瘤、产前及遗传病的检测,从全世界看,世界前八大公司占据88%市场占有率,市场集中度极高,罗氏为全球最大的分子诊断公司。POCT市场,是营收增长最快的领域,我国POCT领域集中度相比来说较低,罗氏、强生和雅培三大国际巨头占据了47%市场占有率,国内POCT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不到10%。

  体外诊断市场将保持迅速增加的发展的新趋势,化学发光、基因测序、POCT将是行业未来三大重点方向。

  免疫诊断是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中顶级规模的细致划分领域,占据了38%的市场占有率。中低端免疫诊断领域已取得较好的国产化效果,但高端的免疫诊断领域目前依然是国外巨头的天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化学发光领域。目前,化学发光已替代酶联免疫成为中国主流的免疫诊断方法,市场规模已达免疫诊断市场的70%以上,基本被国际巨头垄断,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我国分子诊断正处于刚起步阶段,市场集中度低,规模较小,但是增速惊人,以超过25%的增速领跑体外诊断行业。作为生命科学最前沿的技术,基因测序就属于分子诊断的范畴,被称为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之一。分子诊断受益于精准医疗发展的新趋势和分子诊断本身技术手续的一直在升级,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分子诊断将保持迅速增加,作为分子诊断最前沿的基因测序也将成为国内外优质企业争夺的主战场。

  POCT具有空间小、使用起来更便捷、高效以及准确度高等多项优势,并且价格普遍偏低,对于疾病预防、确定病因和预后效果、提高治疗有效性与减少医疗成本有重大意义,能满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检测需要,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和第三方检测的时候,成本低、效率高的POCT产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更具吸引力。目前POCT整体市场规模不大,但发展非常迅速,未来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不断落实,POCT市场将得到快速的提升,而抢先布局的企业尤其是国产优质企业借助政策和成本的优势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行业,以POCT快速诊断平台为核心,战略发展分子诊断平台、液态生物芯片平台,从“产品提供商”向“产品提供商+第三方检测服务商”升级,通过引进技术、人才、管理,扩大市场、规模、产线,加快推进“三个平台”产业化、市场化进程,集全球科学技术力量,为健康预警、为生命护航,成为全世界体外诊断领域的伟大企业,为全球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公司将把握“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和POCT历史性发展机遇,继续围绕体外诊断领域从横向打造战略平台和纵向发展产业上下游两个维度完善本产业链,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加快布局国内市场,全面布局以中美欧为主要的市场网络。

  公司首发上市后的第一个五年(即“十四五”)战略规划“聚集专注IVD,完善产业链布局”,通过“一个核心”和“三个结合”战略举措得以保障实施。“一个核心”即: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坚持IVD行业不动摇,逐步深化创新、掌握高端核心科技。“三个结合”即:工贸结合、工服结合、实业资本相结合。

  展望2023年将是公司未来发展历史中最为关键的转型年、开局年,即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公司将在2023年新的一年中,面临去除新冠检验测试产品经营业绩,公司常规业务及新业务发展能否快速弥补上述经营业绩缺口,整体经营业绩能否实现顺利衔接、平稳过渡极为重要。

  2023年,公司将面临重大的经营压力,我们提出既要巩固已有经营成果,又要立足新起点,勇于树立“翻篇归零再出发,踔厉奋发启新程”的奋斗目标,围绕“原创业务、内外并重”等多种举措,坚定不移的推动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努力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奔赴新未来。我们将主要聚焦以下重点工作:

  公司将着力拓展公司经营业绩,把恢复原有业务和扩大创新业务摆在优先位置,多方位、多渠道增加公司收入,重点围绕“原有业务+创新业务”、“线下业务+线上业务”为主的业务布局,进一步坚持“中美欧市场为重点,别的市场深入开拓”的方针,同时,加快推进多技术平台及第三方独立检测实验室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公司将格外的重视市场营销工作,深度尽调分析国内外细分行业市场供需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分析各国家、各客户、各产品、各竞争对手等相关情况,以便制定差异化的市场布局、产品布局策略,同时加快国内外产品注册和研发进程,尤其重点补足北美和中国市场的产品注册短板,做好新老客户、新老产品的深度嫁接、中长期战略合作。

  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已储备产业基地如安吉、杭州、上海、北京、南京、青岛、成都、海南等国内基地,以及美国、英国等境外生产基地的产业化建设投资进程,同时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开展对外投资和收购兼并业务,加强完善产业链的布局。

  公司将在上市后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完善后续中长期发展的策略规划;重点在管理提升,绩效优化,降本增效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成就卓越绩效企业,最终向管理要效益。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九州通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生物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