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专家组生物类科学家选介

日期: 2024-03-08 01:33:32 作者: 软件

  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探讨研究发展计划,是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探讨研究发展计划,近期“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立大会召开,44名专家被科技部聘为“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聘期为四年),273名专家被聘为“863”计划各领域的主题专家组专家(聘期为三年)。

  生物通报道: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探讨研究发展计划,是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探讨研究发展计划,近期“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立大会召开,44名专家被科技部聘为“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聘期为四年),273名专家被聘为“863”计划各领域的主题专家组专家(聘期为三年)。

  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德克萨斯大学生物医学/遗传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终身教职,1999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教授(终身教职,2001年)。2007年6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11年5月起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现为德国马普学会外籍会员、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人类学会理事长,以及《基因组研究》等9家国际学术杂志的编委。1999年获教育部****(讲座教授),2002年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入选国家“****”(追溯)。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遗传学及遗传流行病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及上海市科委等多项重大课题。迄今,在包括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SCI论文280篇,共被引14000次以上。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奖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 席专家.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定位在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恶性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重点研究p53, BRCA1, Gadd45, Aurora-A, cyclin B1 和 Nlp等重要细胞周期蛋白分子在细胞周期监测点、细胞中心体和基因组稳定性以及恶性肿瘤转移中的调控作用。同时,我们也关注非编码RNA在细胞DNA损伤反应和肿瘤转移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基因组学的方法寻找人类食管癌发生发展的遗传变异,确定食管癌的分子标志物。

  免疫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7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9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博导。2012年1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以树突状细胞为重点的基础免疫学和新基因的发现及免疫新分子功能的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完成的工作以通讯作者在Nat Immunol、Blood、J Immunol、Cancer Res、JBC等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01篇(影响因子5分有27篇,其中10分以上6篇、 28分一篇),主编专著3部,是国家973免疫学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负责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1)、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2,1999),以第一申请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项,合作申请27项,已经获得授权13项。牵头研制的4种生物高技术产品已试用于临床(其中2种已获国家新药证书)。30余次应邀赴国外作专题学术报告。

  对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开展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创新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发现了一种具备极其重大免疫调控功能的新型DC亚群,且发现成熟DC在基质作用下能进一步增殖和分化;提出了DC的免疫调控新机制并发现其具有两类新的功能。从DC自主发现124条全长新基因并研究了20余条的功能,发现的12种新分子获得HUGO正式命名。提出了免疫与基因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并开展了其应用研究。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12篇,此外,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Nat Med等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上述论文被SCI他引833次。编写和共同主编专著3部,参编10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II类新药证书2个、国家发明专利10项。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