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无数人翘首以待的暑假终于来了,但也即将结束!在大学生眼里,暑假就是长达两个月爽翻天的日子,大学老师的暑假也是一样吗?

  可能有一部分大学老师会拥有这样“悠闲”的暑假,但是还有一些大学老师的暑假却跟“悠闲”沾不上边。比如众所周知的招就处老师,录取、发通知书、补录、发通知书,暑假就这样悄悄溜走。

  又比如一直围着学生转的辅导员,不管是在暑期带队组织学生去做社会实践,还是长途跋涉去做家访,辅导员的暑假也不会轻松。

  在不少高校的职称晋升规定中,在省级重点刊物、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甚至是在SCI上发表论文,是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大学老师都要将大量时间用于科研。

  因为学校开学,老师就忙于上课、备课及一些事务性活动,尤其是教学岗的老师只能尽量抽出部分时间张罗自己的课题和论文。而放暑假后,他们则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课题、论文当中。

  风雨无阻地做田野调查,通宵达旦地做实验,夜以继日地改论文,搞科研、发论文有多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清楚。

  即便如此,对于做科研的老师来说,利用这两个月去分担平时的科研任务时间也不宽裕,更不要说去做一些属于自身个人的研究了。于是,有不少老师呼吁国内实行学术休假,改善见缝插针地找时间搞科研的境况。

  学术休假制度最早开始于1880年的哈佛大学,为吸引一位著名的梵语学家来哈佛工作,时任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W·艾略特决定,每七年为老师提供一次学术休假,休假期间可享半薪。此后,学术休假制度迅速被其他海外高校接受,并成为重要的师资培养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

  学术假期间,老师有大量时间做自己想做的研究,补充自己的学术知识,拓宽和深挖自己的研究领域。除了学术研究,在学术休假时,老师还能够解决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充分休息,体验生活,缓解长期以来的教学压力。在学术休假结束后,大多数高校会要求老师提供一份报告,作为一次小小的假期考核。

  目前国外不少高校已经普及了学术休假,加拿大圣文森特山大学的学术休假遵循“6+1”的规则,在校工作满六年的终身教授能申请长达一年的学术休假,休假期间发放80%的工资。教授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申请半年的学术假,在休假期间能够得到全薪。

  早在1996年,为了支持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教育部设立“春晖计划”,由国家教育部拨出专项经费资助在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2000年增设“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这能够说是国内部分高校实行学术休假制度的起点。

  2002年中央办公厅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纲要》,其中第十条明白准确地提出建立学术休假制度。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方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二十七条规定,“建立教授、副教授学术休假制度。”

  一项200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4年部分高校高调宣布实行学术休假制度算起,到2009年的5年时间里,国内真正享受过学术休假的人数为零。

  虽然政府及教育部门出台政策中的相关条款为高校学术休假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和可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和阻力,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没有建立起学术休假制度。

  一方面,学术休假制度的推出总是引起不少的社会争议。例如北京某大学在推出学术休假时就出现了各种声音:学术休假会不会成为“学术度假”和“学术福利”?这是不是针对高校教师的特殊福利?社会和媒体的条件反射性质疑,常常让高校不知所措,即使迈出了探索的脚步,也常常犹豫不决,甚至最终不了了之。

  高校在推行这一制度时,可以向社会大众进行一定的解释,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真正理解学术休假。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高校在学术休假方面做了一些初步尝试,对于不少高校只针对教授开展学术休假制度也引起了教师内部的争议,在我国不少高校不成文的规定里,年轻讲师都比副教授、教授等承担了更多的授课任务,本身的科研时间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挤压。而学术休假只能惠及科研成果多、教学任务少的教授群体,无疑加大了非教授职称老师的科研压力。

  另外也有一部分教师一方面因为担心学术休假期间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受教学、申报课题、帮助学生修改论文等日常工作因素的影响,而不敢进行学术休假。

  在这一点上,高校或可适度调整相关管理制度与学术休假制度,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虽然已经有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先后公布了教师学术休假实施办法,但大多数高校还没有类似的学术休假制度。还有一些高校即便出台了学术休假制度,依然缺乏关于学术休假的细节条款。这使学术休假变成了为期几天的集体考察和法制讲座,没有让教师得到真正的科研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这样评价中国高校的学术休假制:“没有细节,就缺乏可操作性。”或许中国高校可以就学术休假进行更多探索,为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

  [1]乔筱茜 .我国高校学术休假制度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17.

  [2]杨荣丽 .我国大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研究[D].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来源丨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