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 记者 张敏)目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三大类共37个科技设施平台项目,成为全国设施平台集聚程度最高、覆盖学科领域最广的区域之一。

  这一数据来自10月13日开幕的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五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该研讨会以“开放共享·合作创新”为主题,来自德国、瑞士、西班牙等9个国家地区的知名专家代表,国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约300人参会。

  “十四五”以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力统筹推进怀柔科学中心全方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在主旨报告中介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落地6个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也被称为“国之重器”。

  其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全面运行,面向全球开放预约;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子午工程二期、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正加快设备安装调试,计划今明两年全面投入运行;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新获批立项,计划今年底开工建设。

  在“聚人气、聚科研气”方面,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集聚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9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4所高校、3家新型研发机构和2家央企研发机构落地发展。发挥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人才吸引优势,丘成桐、王中林院士、池上弘樹等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集聚。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聂常虹在研讨会上介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逐步进入运行后,各方将充分利用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集群的优势,做好开放共享,促进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当天,研讨会现场还向世界发出一同推动科技设施平台开放合作倡议书,加强各国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共性挑战、取得更多基础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