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对医院意味着什么?不同的医院也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202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在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获资助185项(集中申报期),在全国医院中位列第二,并连续12年领跑浙江。在浙大二院人的心中,科研不仅是传统、文化、成就,也是照亮患者希望和重生道路的一束光。

  作为主管医院科研工作的副院长,胡新央将这种科研能力归结于浙大二院骨子里的创新基因。在她看来,这种创新的实质不仅是医院获得了多少科研经费,拿了多少国家重点项目,更要看这种创新推动了多少临床研究,是否回答了别人没有回答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前人没有办法解决的困难。

  《中国卫生》:在“国自然”基金项目的申请立项数量方面,浙大二院近年来从始至终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这种科研能力背后,离不开哪一些原因的支撑?

  胡新央:2022年,浙大二院获批了18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中间还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点项目6项,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7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2项。浙大二院之所以在科研工作上能够保持长久的毅力与活力,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

  在医院层面,创新是共识,也是指挥棒,在指挥棒的引导下,全院形成了科学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近10年来,浙大二院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抓手,逐步构建起系统的基金管理组织体系,形成了基金管理的“浙二经验”。

  一是基金管理体系化与精细化。对于一线医务工作者来说,做科研需要有系统的方法论指导与平台支撑。所以,科研管理部门不能只做转发文件的“二传手”,而是要做好科研服务“店小二”。

  每一年“国自然”基金立项发榜之日,就是医院下一年度基金立项动员的启动之时。浙大二院以国家基金申报为契机,逐渐形成了基金项目申报全程服务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全程服务主要围绕国家级项目申报,从全员动员到标书撰写、课题申报进行。精细化管理则是要对全院项目了如指掌,对重点项目深度参与,做好项目的细分,了解哪些项目要重点关注,安排专人定期跟进,并提供定制服务。在浙大二院,科研已经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二是利用平台与激励筑巢育人。一方面,医院为科研人员搭建起从基础研究到小动物、大动物研究平台,临床研究平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平台等完整的研究链,并成立技术转化办公室和细胞治疗中心,保障科研硬件支撑。另一方面,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提升医生科研热情,激发科研潜力。

  三是营造“创新为本”的基金文化。医院旗帜鲜明地鼓励新技术、新项目。不仅关注科研项目的推介,更关注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先推行科研导师制、科研假等创新举措,较早开展系统的临床研究培训、创新大赛,发起“创新俱乐部”“RCT专项”“5510工程”,鼓励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大项目、大文章、大成果,充分结合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和高峰学科建设需求,形成“评估、考核、成长、再评估”的螺旋式筛选培养、揭榜挂帅机制。

  胡新央:浙大二院有一面著名的基金墙,墙上展示的照片中,都是浙大二院卓越的医学科学家。对科研的追求和热爱日复一日深深埋在了浙二人的心中,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具有浙二特色的基金文化。

  虽然浙大二院的“国自然”基金项目总数已连续12年领跑浙江,2022年位居全国第二,但基金数量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把申报基金的过程当作培养医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一次完整的基金申报过程包括科学思维的引导、科研基本能力培养、申报项目过程乃至获批基金后的监督,最终形成严谨的科学论文。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申报基金全过程,培养医生的科学思维与研究能力,从而在全院营造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经过多年培育,我们形成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积极申报的基金文化。在浙大二院,基金文化的核心是创新,两翼是精益求精、永不言弃。

  胡新央:不论是从医院层面还是医生个人层面,所谓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要在临床诊疗中时刻带着科学研究的思维,思考怎么样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如果不具备科研思维,那么在临床诊疗中遇上问题,就不会进一步思考怎么样通过研究解决问题。

  对于医院来说,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之间的交叉融合,是促进科研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二者充分融合,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才能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回答新的医学问题,寻求新的治疗手段。

  浙大二院强调,要在临床中察觉缺陷,要以临床医生为核心开展跨团队、跨学科协作,完善层次清晰的全链式、交互式、多团队合作交叉融合创新模式,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成果转化,奋力突围破解一系列重大难题。例如,我们在国际首次提出经导管心脏瓣膜置换的“杭州方案”——“瓣环上结构”理论,自主研发系列“中国瓣膜”并在全球领域推广;成功完成全国首例双肺及肝脏同期联合移植术、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创新白内障手术五次变革,制定白内障领域全部六项共识,飞秒激光白内障精准手术领跑世界,白内障防治“中国方案”惠及百万盲人……

  《中国卫生》:对于医院来说,推动科研发展除了要练好内功之外,还要哪一些方面的支持?

  胡新央:国家对科学技术工作的支持力度慢慢的变大,支持政策也慢慢变得好,这对于医院科研工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与基础研究相比,医院临床研究获得的支持经费仍相对较少。事实上,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同等重要,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临床研究比基础研究更能够解决临床问题。通过临床研究可以制定诊疗方案、改变诊疗指南等。

  虽然浙大二院在医院层面已经投入大量经费支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但对于一些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课题来说,一家医院的平台和经费还是不足以支撑。期待未来能够在各个层面给予医院临床研究更多的投入与支持。

  胡新央: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国上下对科学技术创新工作都前所未有地重视。

  浙大二院从始至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自主创新,勇攀临床新业务“制高点”,敢于抢占新技术、新项目“最高峰”。作为一家研究型医院,浙大二院要继续发扬科研创新的优势,集中力量产出创新成果,解决医学领域的重大问题。真正去回答别人没有回答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办法解决的困难。

  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曾说:“期待有一天患者能这样描述浙大二院——‘是希望和重生的灯塔’,即使这条道路充满艰辛和挑战,相信终有一天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让医院犹如灯塔般照耀每一位患者。”如果浙大二院是一座希望和重生的灯塔,那么,科学研究就是灯塔上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