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技服务可以做一辈子 诺禾致源董事长李瑞强:效率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日期: 2024-01-30 04:17:14 作者: 王者荣耀比赛竞猜/试剂

  ◎基因测序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处于最上游的测序仪器、设备和试剂供应商,掌握着所有基因测序服务商的命脉。以诺禾致源为例,2018年和2019年,公司向Illumina和Thermo Fisher采购的金额占总采购额将近70%。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风险,也带来疑问: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很难吗?不同基因测序服务商的差别是什么?

  在诺禾致源的北京办公室,公司董事长李瑞强先是发问,随后笑着自答,“(基因测序)的确主要依赖测试仪器本身的性能,但更需要一个完整的链条,比如把各种各样的样本变成测序仪可读的类型,这涉及到非常多的样本处理环节。”

  在基因测序行业,诺禾致源位于上游仪器厂商和下游客户之间,充当服务商的角色。目前,公司业务覆盖约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超过6100家,因合作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数量多,被业内视作科研端基因测序的龙头。

  在2011年创办诺禾致源之前,李瑞强曾在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黄埔军校”华大基因工作过8年,先后担任生物信息部项目组长、科技服务副总裁,见证了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从零开始的20年。3月3日下午,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对谈中,李瑞强对行业发展的坚信、对全球本土化的选择、对国内外差距的思考逐渐展现,“越做越发现(行业)处于更早期,可能自己这一辈子都不用考虑别的行业了”。

  “最近有大量的出差,(拜访)公司的客户、供应商,包括同行到公司交流的也多,现在可能是我们历史上最繁忙的一个阶段。”

  3月3日,李瑞强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这是他今年首次接受各个媒体专访。2月28日,诺禾致源(SH688315,股价31.87元,市值127.5亿元)发布了2022年业绩快报,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局势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1.11%,是历史上第二次业绩下滑。

  这在行业内并不少见,但却很难作比以华大基因和贝瑞基因为代表的国内头部企业,也有面向科研机构的服务,但主打产品面向特定人群;而诺禾致源以基础科研为主战场,主要服务于机构客户,目前公司唯一一款直接服务于临床患者的产品,是2018年获批上市的肺癌NGS(高通量测序)伴随诊断试剂盒,可作为靶向药物的用药指导。

  李瑞强向记者回顾起创业初期的判断:在基因测序中,芯片是关键影响因素。随着芯片的密度慢慢的升高,测序仪性能也会慢慢的优,不断迭代。如果每个实验室都要自建平台,既不经济,也很难覆盖所有的技术类别,科研机构会逐渐产生外包需求。

  “这其实和计算机领域里的服务器和云服务有些类似,很多互联网公司没必要自己做服务器。”李瑞强表示,基因测序的基础投入是一、两千万人民币起步,对环境、人员和稳定能力的要求很高,一次失败的成本可能上万美元,其实更适合采用服务的模式。

  “从全球来看,目前基因测序最受关注的领域是人类健康,特别是癌症这种严重疾病的严重阶段。但其实微生物、植物、动物遵循着同样的遗传学规律,研究方法是通用的。”

  据李瑞强介绍,目前公司在国内收到的基因测序需求,主要是医学和农业领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如何培育更耐热的作物,缓解粮食短缺问题?金丝猴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人类能够做什么来更好地保护它们?数量庞大的肠道微生物,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展示在诺禾致源北京公司里,筑起竞争力的同时,也在某一些程度上拉远了公司与应用场景的距离。但对于业务向下游拓展的可能,李瑞强保持开放的态度,称诺禾致源目前在全球布局的实验室都已通过临床实验室认证,平台是科研和临床可共用的平台。

  “在更长期,我们也会把能够服务于大众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我没太担心错过这个机会,它其实都依赖于非常长时间的积累,你要把根基打得更牢,准备更充分。”

  基因测序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处于最上游的测序仪器、设备和试剂供应商,掌握着所有基因测序服务商的命脉。以诺禾致源为例,2018年和2019年,公司向Illumina和Thermo Fisher采购的金额占总采购额将近70%。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风险,也带来疑问: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很难吗?不同基因测序服务商的差别是什么?

  李瑞强接触过很多诸如此类的疑问,所以主动把这样的一个问题抛出来作答。“基因测序的确主要依赖测试仪器本身的性能,但实际上更需要一个链条。这个价值链条涉及的环节非常多。作为一家服务商,想创造更多价值,就需要把链条做得完整。”

  在链条中,起点是实验室收到机构客户寄来的待测序样本,终点是一份承载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告,被视作核心的基因测序仪不足以在两点间构建桥梁,反而更像一座孤岛。

  为了将形态各异的样本转换为测序仪可识别的标准样,并将测序仪输出的数据“天书”转化为一段结论,样本处理平台、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与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一同,构成诺禾致源的三大核心硬件。

  追求“完整链条”的过程中,李瑞强发现,在创新技术之外,效率是基因测序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一个阶段是2011年~2017年,公司的样本规模比较小,按照工业流水线的方式,每个小组专注于某些环节,实现有效的分工来提高效率;第二个阶段是2017年至今,随着样本规模逐步的提升,公司推出多产品并行的柔性智能交付平台Falcon和Falcon II。

  资料显示,Falcon集66台精密设备于一体,实现从样本提取、检测、建库、库检、文库pooling及生物信息分析的全流程智能化作业,相比人工协作、单环节人机半自动传统产线%;Falcon II预计饱和月产能比手工线%,因为体量缩小,占地仅10平方米,有利于灵活布局多种场景以满足更大通量的测序业务。

  对于当下大热的ChatGPT,科班出身的李瑞强也在重视。“现在AI(人工智能)的很多算法很多年前就有了,只是现在算力上来了,也有了大规模的数据。未来由AI拉动的基因测序研究方法会很丰富,但当下的公司乃至行业数据规模还不够,需要继续积累。”

  “全球的科学研究都是一个标准,这是我们也可以做全球市场的前提。”诺禾致源成立的第二年,李瑞强就动了全球本土化的想法。

  目前,诺禾致源在境内设有天津、广州中心实验室,在新加坡、美国、英国建立了本地化运营的实验室,于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业务覆盖全球约70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基因测序企业来说,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2011年,国内高校的公共服务实验室不成体系,诺禾致源成立后,很快地填补了市场需求;但在欧美国家,绝大部分科学家习惯在校内实验室或者公共实验室做基因测序,市场拓展难度更大。

  李瑞强宁愿承担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风险,也不愿错过机会。事实上,“每一次上游平台的迭代就是客户考虑是不是采用外包服务的关键节点”是对的,“全球本土化”也成为诺禾致源贯彻多年的出海理念,即“不能只简单地把产品卖出去,而是要真正构建本地的团队,发挥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势”。

  一方面,不同国家地区客户的基因测序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靠近客户,才能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融进当地的生态圈;

  另一方面,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样本数据跨境情况会慢慢的难,在海外构建本地实验室,能更快捷地对样本做处理、分析,实现用户对于周期的要求,也更加容易满足各国的数据安全政策。

  怎么保证外国客户与中国客户享受到的基因测序服务是同一标准的?这对诺禾致源全球实验室的标准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公司正着力结合已有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加快海外服务体系的建设速度,将实验室的信息化系统与客户端相连,便于客户更方便快捷地跟进基因测序项目的进展。

  同时,公司还在国内外搭建更完整的样本物流管理体系,希望将效率的提升细化到样本出发前往公司实验室的每一秒。

  李瑞强坦言,由于海外市场外包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可能还不到5%,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由于2022年初“宁愿多投入资源,也不愿错过机会”,公司在国内外扩大销售人员队伍,增加业务宣传投入,可去年的业务增长并不如人意。

  但是,高校和科研机构都需要更优质的基础设施提供方,全外包会是市场未来的终极形态。2023年,诺禾致源正规划在美国、欧洲建设第二座实验室。

  李瑞强和记者说,基因是整个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的最根源,从自己入行到诺禾致源创业再到今天,其中长期发展逻辑很清楚,即有大量待满足的需求,有大量待挖掘的信息;但作为一家公司,在短期阶段摸索,必须要考虑恰当的发展节奏。

  技术变革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节奏的指挥棒自2001年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基因测序技术在此后十年内快速地发展,到2009年,第三代测序技术已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目前,NGS测序成为应用较多的主流技术,三代测序技术乃至四代测序技术的实际应用边界仍待进一步拓宽。

  “基因测序平台还在快速地发展迭代,现在基本上每3~5年就会有一次换代,每次换代基因测序仪的性能就会成倍提升。这种快速换代肯定有挑战,比如平台换代后,企业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能不能有效地使用最新的平台,及时地收回成本?这都是挑战,但同样意味着机会。”

  李瑞强表示,脱颖而出的基因测序技术,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客户的真实需求,在实践中真正被用起来的技术。目前,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特征是单分子测序。未来,如果它的通量能够做得足够高,成本足够低,同时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保证,就肯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在全球实验室间穿梭,李瑞强感慨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的快速的提升:自己2000年初进入行业,有中国单位署名的高水平SCI论文论文非常少,而现在我们在全球都已经是领先的。

  但在某些领域,中国市场的基因测序用量还远不及美国,国内外的科研差距还很明显。在需要长期积累的突破性研究方面,中国还需要有更开放、包容的环境,支持更多科学家能够在他的研究领域持续深耕。

  “基础研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企业跟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也应该是非常紧密的。”李瑞强期望,未来科研界与产业界分工协作的关系更加多样化,或者说更加融合。更多具备研究实力的企业,在未来的基础研究上做更多工作,以多种方式促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和落地。

  其中,医疗健康是离基因测序产业化最近的领域,在全球各国都受到高度监管,怎样在产品合规和广泛群体受益中实现平衡,需要企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协同推进,在避免乱象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兼顾点。

  这是一个动态探索的过程,李瑞强认为,随着基因测序的规模慢慢的变大,数据慢慢的变多,产品功能得到验证,肯定会得到合理的监管。换言之,基因测序行业肯定需要严格的监管,长远来看,监管规则会随着行业的发展更加细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二十大时光·聆听报告|诺禾致源董事长李瑞强:公司致力于成为全世界领先的基因科学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者

  每年92万元,可以领一辈子!只当了45天首相,特拉斯却可获得终身津贴,条件是……

  四川省人大代表、泸州市委副书记何洪波:携手打造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推动城市能级全方位跃升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委主任委员杨秀彬:四川农业如何由“大”到“强”

  中国恒大收到清盘令,对购房者、债权人、股东有何影响?探访广州恒大中心:仍被严格管控,有员工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