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时期内,一所大学的超常发展是必要的,是市场之间的竞争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说,这种急速的扩张是暂时的,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而内涵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才是长期的,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近日,河北北方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力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必须在“做强”上下功夫,“做强”的核心是要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并发挥知识创新、知识传授和知识传播的功能,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新模式,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河北北方学院是于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创建于1945年的张家口医学院、1956年的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1923年的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实现了由单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加快发展是学校面临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河北北方学院在发展上力求做到既注重外延,又要提升内涵的两方面和谐统一。合校之初学校就提出了“平稳起步、全面入轨、及时提速、实现跨越”的“四步走”战略部署。随着新校区一、二期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办学“硬实力”的慢慢地加强,以体现精神和价值追求的文化“软实力”日益彰显其重要性。随即,该校开始以内在品质的提升为重点,全方面提高学校的“软实力”,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张力介绍说,学校发展模式是一个战略问题。学校发展模式,可根据发展是靠要素投入的发展还是靠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分为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是指通过增设新专业、扩大招生数量、扩大学校面积等措施来实现办学规模的扩张。内涵式发展则是指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发展的模式。

  “战略性转移,全方面推进内涵建设,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张力介绍,这四个转变即是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由硬件建设为主向软件建设为主的转变;从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向功能提升的转变;从自我循环向主动与社会互动共赢转变。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五个根本原则:必须始终将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核心;必须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根本;必须始终将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作为内涵发展的主题;必须始终将科学技术创新水平作为内涵发展的标尺;必须始终将制度文化创新作为内涵发展的支撑。

  “高校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会遇到两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的问题。大学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学科上。”张力认为,加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龙头,是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关键,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着力点。

  张力说,学科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它随人类认识的深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学科具有鲜明的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功能,具有发展科学的功能。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大任务,学科是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元素,也是内涵建设最核心的要素。

  张力认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其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社会需求原则,即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才教育培训质量、规模都必须以经济建设和社会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

  据了解,近年来该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根据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在原有的农学、畜牧、兽医三个传统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禽兔养殖与疾病防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新专业,增强了学校自身的科教优势,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本领。

  满足社会需要并不等于急功近利,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学科建设既要满足、服从于社会现实需要,但又要超越其现实需要。学科建设工作应树立高水平、综合性的目标价值取向。张力介绍,这其中的高水平,就是在科学研究上要提高层次,努力创造出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而综合性,是指在学科布局上,要以学科的综合、交叉为指导思想,要根据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学校的学科基础构建学科体系,要确保基础学科宽厚、主干学科突出、新兴和交叉学科快速地发展。要尽量预测学科未来的可能发展的方向以及将来应用研究可能达到的程度。

  张力认为,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一定要“高低结合”,一要瞄准国际国内某学科领域的发展的新趋势,二要掌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才能立足,才能发展,才能壮大。

  近年来,河北北方学院充分的发挥知识创新、知识传授和知识传播的功能,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和源泉。其一是加强科学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其二是建立科技示范,带动区域发展。

  学校自2000年以来,培养塞北兔、防治穗期玉米螟虫害等17项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在农村中推广应用,这些成果大都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医疗方面,学校免费为贫穷的地方乡镇卫生院培养医疗技术人员。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智力扶贫”活动。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学校共为张家口市农村培训村支书、村青年技术骨干1800余人;利用冬闲为坝上试区举办各种培训班150余个,培训各类人员5.6万余人次,带动许多贫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多年来,学校科技扶贫工作从始至终坚持以定点科技示范为主,大力推广旱作农业研究成果,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格局。从“七五”期间学校创建国家旱作农业重点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张北试区”20多年来,取得了多项适合坝上高寒条件下的农业先进的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其8项子课题研究均居国际领先水平,直接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试区的4项成果被列入市政府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计划。其中“高寒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结构与资源高效开发技术体系”一项,建立了3.6万亩科技先导型示范样板,解决了农民的贫困和生态环境问题,探索出一种新型的高寒半干旱区经济发展模式,并获得省长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