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21年各院校录取数据参考各省市出版的填报指南以及各本专科院校的官网历年录取数据。

  2.我们的数据与各省考试院发布的数据相同,由于各省市加分政策,院校官网对征集志愿数据的显示等原因,会与院校官网存在不一致情况,建议以各省考试院发布的数据为准。

  学校现有教职工3394人,其中专任教师2273人。45岁及以下教师1482人,占65.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6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487人,分别占55.56%和21.4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171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456人,分别占95.51%和64.05%;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留学经历的教师962人,占42.32%;教师的异缘率达到73.78%,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逐步优化。学校现有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91人次;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174人次。

  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华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科成功入选。为培养专业人才,华农在高考录取方面,只招收理科或物理类考生(除综合改革的省份、河南省、广东省),在河南这个高考大省文理兼招,较为主要面向广东省招生,依托广东省政策资金支持,为广东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在录取分数上,综合改革省份的省划分线与院校投档线差距较大,如北京市一本线分,但院校投档线 ;辽宁省一本线分,院校投档线。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稳居国内大学排名70名左右。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只有一个校区,土地总面积8199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395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9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斌伟,校长刘雅红。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9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管、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上的排名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约3363人,其中专任教师2276人(正高级487人,副高级838人);博士生导师309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863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1243人;院士、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55人次,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10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致力于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6万余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研究生8千余人。有国家级精品(含双语)课程1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在线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含农科教合作人才教育培训基地)6个;国家虚拟仿线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主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教育培训新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6篇,论文学科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门类。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拥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9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2个,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1个(农业农村部),国家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5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均设在学校。

  学校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图书馆藏书926.3万余册(含电子文献);校园网可与互联网千兆高速互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着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可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各种手段;有直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外语教学广播电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有15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597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4个标准塑胶田径运动跑道运动场和各类运动场地。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六大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组建了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中巴农业研究院等一批国际科研平台,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假期交流项目;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华南农业大学将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强农兴农的担当使命,强化农业与生命科学优势,全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推进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融合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华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科成功入选。为培养专业人才,华农在高考录取方面,只招收理科或物理类考生(除综合改革的省份、河南省、广东省),在河南这个高考大省文理兼招,较为主要面向广东省招生,依托广东省政策资金支持,为广东培养人才、输送人才。在录取分数上,综合改革省份的省划分线与院校投档线差距较大,如北京市一本线分,但院校投档线 ;辽宁省一本线分,院校投档线。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稳居国内大学排名70名左右。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只有一个校区,土地总面积8199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395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9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

  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国家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由农业部划归广东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斌伟,校长刘雅红。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9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管、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上的排名前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约3363人,其中专任教师2276人(正高级487人,副高级838人);博士生导师309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863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1243人;院士、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55人次,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10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致力于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6万余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研究生8千余人。有国家级精品(含双语)课程1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在线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含农科教合作人才教育培训基地)6个;国家虚拟仿线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主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教育培训新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6篇,论文学科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门类。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拥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畜禽产品精准加工与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9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2个,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广州)1个(农业农村部),国家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5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农业农村部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均设在学校。

  学校教学服务条件优越。图书馆藏书926.3万余册(含电子文献);校园网可与互联网千兆高速互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着先进的视听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可为师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条件的各种手段;有直接为大学生服务的校内外语教学广播电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生活动中心;有15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和597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4个标准塑胶田径运动跑道运动场和各类运动场地。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六大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组建了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中巴农业研究院等一批国际科研平台,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假期交流项目;与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学的学术交流也日益加强。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学校先后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先后在我校建立了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华南农业大学将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强农兴农的担当使命,强化农业与生命科学优势,全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推进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融合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广东省劝业道委派农学博士唐有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

  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成立,唐有恒任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场长兼农业教员讲习所监督,该场选址广州东门外鸥村。

  农业讲习所正式招生。5月,讲习所奉命改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办学层级“与高等学堂同等”。

  学校副监督钟荣光向广东省政府申请成立岭南农科大学,获得批准,下设教育部、试验部、营业部和推广部(劝农部)。教育部开设田艺科、园艺科、畜牧科、蚕桑科和农产制造科五科。本科学制四年。

  广东省省长廖仲恺特委托以该科为基础在农大校内设立“广东蚕丝改良局”,委任原蚕桑科主任考活兼任局长。

  中央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岭南农科大学成为岭南大学一个学院。该学院开设4年农业全科,发给理学士学位,学院另附设3年职业班。

  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隶属农业部主管,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

  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

  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月入选教育部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