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短期快感很容易被满足,刷短视频、吃快餐能让人瞬间快乐,面对的问题百度一搜就能找到答案。

  神经心理学家曾指出:“长时间依赖短时间之内得到的反馈体验,会改变大脑回路,逐渐使大脑习惯短期体验。因此导致一些应该慢慢来、奖励不频繁的体验和执行变得困难。”

  电影中的母亲想上电视台参与节目,但身材肥胖的她早已穿不了曾经带给她无限风光的红裙子。

  李嘉诚曾说: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的人,适合做钟点工;希望能按月得到报酬的人,适合做上班族;能耐心等待3~5年的人,适合做投资;能用一生的眼光去衡量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真正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暂的愉悦并不长久,甚至让人付出代价,没办法坚持真正该坚持的事。

  如果要想获得长期回报,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变化,就要懂得等待的魅力、延时满足的力量。

  摒弃短视,选择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运动,然后长时间坚持,把它打磨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早期将酵母菌的细胞分离出来后,没有再认真思考便认为这是发酵的关键,但之后的发酵过程并不成功。

  之后,化学家爱德华·比希纳成功做出无细胞发酵实验,路易斯·巴斯德分析后,才想到自己之前的错误。

  路易斯·巴斯德因此后悔不已,如果他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度思考并理解自己的实验,他就可能是第一个揭示发酵奥秘的人。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要逃离浅层思考的陷阱,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深度思考、深度探索。

  愿我们都能在深度思考中,越走越远,慢慢的变好,成为有成长、有收获的少数人。

  傲,不是有实力的骄傲,而是指一种拿自己长处、比他人短处产生错位优越感的认知偏差。

  有一次,因为一次工作讨论发生分歧,他私下说:学历低、认知低,再多讨论都没有意义。

  但那一次其实很多人都认可另一位同事的看法,虽然学历比他低,但各种经验比他丰富。

  但往往是他人能力越来越强,这类人还停留在自己搭建的“信息茧房”中,只吸收自己想吸收的,获取自己想获取的,看见自己想看见的,沾沾自喜。

  结果就是,他人越来越成功,而自己却被封锁在原地,与他人拉开越来越远的距离。

  做人,不要被自己错位的傲气麻痹,在认清自己精彩的同时,也要看见他人的辉煌。

  朱自清曾说:踮着脚,伸着颈,只知道“等待”的人,他们事事都等待“明天”,自然,到了明天,又需等待明天的明天了。

  有一次,他同事请他帮忙做份表格,因为他当时比较忙,就给他讲了要点,让他自己先做。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可是,谁会来拯救我们呢?”

  遇到问题首先自己去思考、去解决。就算这次没有处理得很好,但这次积累的经验定会让你下次完成得更好。

  生活中有的问题自己明明能解决,但因害怕麻烦,就开始拖延,让他人帮助。

  看过一句话:其实除去正儿八经的工作和学习,我们一天中想七想八的内容和情绪里,七到八成都是废物。不仅无用,还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每次觉察到自己在自我消耗时,不要停留在大脑中,立即行动,做该做的事,问该问的人,解决该解决的问题。

  要想不被时代抛弃,永远要记住,一直更新自己,才能打破自身限制,不断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