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结构相似、紧密关联的质粒不能稳定共存于一个宿主菌的现象.

  菌落(colony):一般经过18-24h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识别鉴定因素:大小、形状、颜色、气味、透明度、表面十分光滑或粗糙、湿润或干燥、边缘整齐与否、在血琼脂平白上的溶血情况等不同表现。

  纯培养(pure culture):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个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G-菌细胞壁外膜脂质双层向细胞外的特殊结构,由脂质A(lipid A,无种属特异性,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特异多糖(有种特异性)组成。是G-菌的内毒素。

  核质(nuclear material,拟核nucleoid):细菌的遗传物质。多在菌体中央,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功能和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亦称之为细菌的染色体(chromosome)

  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特点: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意义:细菌分型、流行病学调查。

  抗生素(antibiotic):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细菌主要产生多粘菌素、杆菌肽。

  细胞膜(cell membrane,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细胞质,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功能:物质转运、呼吸分泌、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

  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多见于G位于菌体侧面或靠近中部。可有一个或多个。一段连在细胞膜上,另一端与核质相连,分列时一分为二。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的面积,相应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大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线粒体,称为拟线粒体(chondroid)。

  菌毛(pilus,fimbriae):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称为~光镜下不可见,电镜下可见。由菌毛蛋白组成,螺旋状排列成圆柱体,具有抗原性。

  性菌毛(sex pilus,F菌毛):仅见于少数G-菌。数量少,一个菌只有1-4根,较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由称为致育因子(Ffactor)的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称F菌,反之则为F-菌。细菌的毒力、耐药性等形状通过此方式传递。性菌毛也是某些噬菌体吸附于菌细胞的受体。

  转座因子(transponsable element):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但必须依附于染色体或质粒同时复制。依赖特异性转座酶。分为插入序列和转座子。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最简单转作因子,大小约750-1550bp,两端有反向重复序列作为重组酶的识别位点。可能是原细胞正常代谢的开关。不携带任何与插入功能无关的基因区域,插入后与插入点附近序列共同起作用。

  防腐(antisepsis):防治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细菌正常情况下不会死亡。常用防腐剂有碘伏、醇类、氯己定。

  清洁(cleaning):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病毒的基本特征:个体微小,能够最终靠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算组成;只能在获得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抗原性、抵抗力。

  前噬菌体(prophage):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可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菌的分裂而传给下一代,不引起细菌裂解,这种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称为~

  基因型变异(genotypic variation):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变种或新种。只影响少数个体,能稳定传给后代,不受外因影响。

  表型变异(phenotypic variation):基因结构未变,产生变种或新种。又称非遗传性变异。由外因所致,易受外界条件影响,会波及同一环境中的全部个体,变化时可逆的非遗传的。如S型变R型

  病原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

  广义:各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狭义: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形体微小,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培养基(culture medium):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质品。一般pH7.2-7.6。许多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糖类产酸,故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制成后需灭菌处理。

  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从混杂的标本中分离出来,这种培养基成为~。如培养肠道致病菌的SS培养基。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在宿主菌内以复制方式来进行增殖,过程包括:吸附、传入、生物合成、成熟、释放四个阶段。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自带细菌的基因组中,称为~

  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遍布菌细胞表面,每菌可达数百根。是细菌的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第一步。受体常为糖蛋白或糖脂。

  细菌的新陈代谢:指菌细胞内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总和,特点:代谢旺盛、代谢类型多样化。分解代谢指底物分解和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合成代谢指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组分的合成。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某些细菌生长所需,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为~。通常为有机物,如维生素、某些AA、嘌呤嘧啶等。

  热原质(pyrogen):又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原质的大多为G-,热原质即为其细胞壁的脂多糖。特点:耐高温,高压蒸汽(121℃,20min)灭菌不易被破坏,250℃高温干烤可破坏,蒸馏法效果最好,制备和注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肽聚糖(peptidoglycan):复杂的多聚体,细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原核细胞特有,又称粘肽(mucopeptide)或胞壁质(murein)。G菌的肽聚糖有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G—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组成。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只对繁殖体有效,对芽胞无效。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是消毒灭菌的最高层次。

  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性,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某些L型仍具有致病力,引起慢性感染。临床上遇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宜做L型的专门分离培养,并更换抗菌药物。溶菌酶和青霉素是细菌L型常用的人工诱导剂。G,被细胞膜包围,原生质体(protoplast);G-,被外膜保护,原生质球(spheroplast)。

  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所有弧菌和螺菌,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上固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根,多达数百。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与致病性有关,且具有抗原性。

  芽胞(spore):细菌在一定的环境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带有完整的核质、酶系统和合成菌体组分的结构,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必须物质。产生芽孢的都是G菌。一个细菌只生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也只生成一个菌体。芽孢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有强大的抵抗力。细菌芽孢不直接引起疾病,仅当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高压蒸汽灭菌。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细菌的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较复杂。用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G,紫)和阴性(G-,红)菌。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带有抗原表位,诱发免疫应答。

  外膜(outer membrane):G-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约占细胞壁干重80%。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迂回体volutin):细菌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亚甲蓝染色深,呈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位于菌体两端,又称极体(polar body),有助于鉴定。

  荚膜(capsule):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黏液性物质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或大荚膜(macrocapsule),厚度<0.2μm的称为微荚膜(microcapsule).

  磷壁酸(teichoic 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结构中少数基团被氨基酸或糖取代,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脂磷壁酸,LTA)。磷壁酸的基本功能是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是G菌的主要抗原,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同时膜磷壁酸还在细菌的粘附上起重要作用。

  专性需氧菌(obliged aerobe):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如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有游离氧存在时,受其毒害而死亡的细菌。

  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千、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种类非常之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一般的情况下不治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