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中山大学布局建设的重大科研平台有这些

日期: 2023-10-12 07:51:35 作者: 王者荣耀比赛竞猜/试剂

  中山大学近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了哪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进展如何?这篇文章让你一目了然!

  10月31日,粤港澳高校联盟2019年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办。现场,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成立。

  中山大学孙冬柏常务副校长作题为《协同创新,同频共振——中山大学近年在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研平台布局建设情况》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天琴计划、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科学医学中心等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近年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其中第一个任务是建设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孙冬柏表示,高校是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队伍。在新时期,高校科研仍面临着有高原、缺高峰,重大创新成果不足;尤其在广东,缺乏国家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挑战。“到今年为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东地区只有19个。”

  但同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集聚明显,梯队完备,发展潜力巨大。“湾区发展核心在于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全球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创新和人才的竞争。”

  孙冬柏认为,高校作为湾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力军,理当承担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应责任。“从办学规律来说,纵观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个面向”引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通过研究、建设、使用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促进学科交叉,增强核心创新能力,实现人类知识创新和科技突破,带动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和办学水平提升,是经过历史经验证明一条基本规律。”

  孙冬柏介绍,目前已推动的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重大平台建设包括:天琴计划、南海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华南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大谱仪、海洋生物资源库。

  他进而阐述,中大“三校区五校园”的布局是:广州校区以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发展为主,包括南校区、东校区及北校区;珠海校区围绕深空深地深海三大学科群进行建设;深圳校区则发展新工科和理科。

  三校区错位发展,其中广州校区布局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华南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深圳校区布局天琴计划-地面模拟装置等;珠海校区布局天琴计划-激光测距站台、天琴计划-载荷研究基地、南海研究院、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海洋生物资源库。

  2014年,中科院院士、中大校长罗俊团队提出“天琴计划”,次年正式启动。天琴计划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计划,在10万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部署三颗全同绕地卫星组成臂长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建成空间引力波科学探测系统,探测1mHz~1Hz频段的引力波信号。

  孙冬柏表示,这个计划意义非常巨大。这是我国科学家自主提出的原创大科学计划,将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科学上,它将为人类打开探测毫赫兹频段引力波信号的窗口,是目前人类研究宇宙等关键科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整个计划过程中,实施需要将突破掌握一系列高精尖的测量、控制技术和高精度的核心载荷和装备。他表示,天琴计划将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撑中大“双一流”建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载荷研究基地建设在珠海校区,预计下个月完工,就可以开始使用。激光测距台站建在珠海校区凤凰山山顶,这个激光测距台实现了超过地月距离的超长距离测量。”同时,地面模拟装置将布局深圳。

  值得一提的是,系列试验卫星也在逐一开展。“今年12月我们将发射‘天琴一号’,‘天琴一号’将对我们高精度的测量技术进行技术验证。”此前罗俊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天琴一号”卫星将对高精度空间惯性传感器、无拖曳控制技术、微牛顿量级的推进技术、激光干涉仪等核心技术开展在轨验证。

  南方海洋实验室自2018年11月由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导,中山大学牵头建设和管理。目前实验室已开展一系列活动,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今年6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南方海洋实验室”)首批十余家合作共建单位签约。

  孙冬柏介绍,南方海洋实验室将建设成为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面向国际科学前沿的海洋创新基础平台,构筑世界一流的海洋人才高地,打造创新型、引领型和突破型的大型综合性海洋研究应用基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海洋实验室。

  就在几天前的10月28日,中山大学68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在上海举行开工仪式。孙冬柏介绍,经过两年多的初步设计和详细施工计划,中大海洋科考船开工建设。“预计10个月后这条船将下水,到了明年年底我们将试航”。

  据悉,这艘科考船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的一艘综合科考实习船,将由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造。中大科考船总长约114.3米,设计排水量约6800吨,定员100人,续航力15000海里,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备B3冰级加强,是一艘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具备全球航行能力且能毗邻极地冰区作业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它的性能卓越,具有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能力,探测范围从海底到万米高空。”

  孙冬柏介绍,海洋科考船建成后,将成为一个海上移动科研平台,同时也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他说,“科考船定员100人,每次航行我们都会安排本科生、研究生上船实习”。他还表示,科考船的建设,也将为香港、澳门大学的涉海科研和研究生提供便捷。“科考船未来将是开放共享的,目前在与教育部沟通,未来还将组建高校海洋科考团队”。

  中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实力丰沛雄厚,国内顶尖。孙冬柏说,为逐步提升临床医学水平,中大将打造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以临床为导向,面向医学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整合中大丰富的临床医疗资源,打造国家级、具有国际水平的医学创新平台。

  他介绍,中大建立有约1000万份规模的生物医学样本库。“这个规模目前在国内应是排名第一”。同时中大正组建医学大数据中心,希望能建成一个具有相当覆盖面积的医疗大数据中心。

  同时,中大还将发展精准医学多组学研究平台,在临床医学方向上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临床医学水平继续提升。此外,中大还将建设医工结合的创新平台。“将围绕医疗器械、医用材料、新型试剂等方面开展研究”。

  在精准医学科学中心,还建立了一批国家与地方创新平台,包括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华南创新中心,精准医学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医疗大数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在精准医学科学研究方面,承担了一系列包括精准医学重点研发专项17项、立项5项;获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广东省经信委等经费支持共逾2000万元。

  此外,孙冬柏介绍,中大从去年开始筹建华南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P4实验室)。“我国已在武汉、哈尔滨、昆明相继建设了三家P4实验室,但仍有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烈性传染病研究空间紧缺等现状。对祖国的南大门来说,存在的风险也很大。”他说,P4实验室是研究新发、外来或一类病原、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控诊治、动物疫控、生物恐怖防范等的核心设施。

  “目前我们已把整个建设方案经过相关论证,同时给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做汇报,近期我们将上报P4实验室的建设”。据悉,该实验室将布局在广州。

  孙冬柏说,我国海洋国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现在已记录的物种已达2万多种。海洋生物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

  孙冬柏介绍,目前中大已经建成国内样品储量最大的海洋生物天然产物产物化合物库。“现在样品已超越2000个。”

  他说,未来还将投资4.1亿元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库,包括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库、海洋种质资源(活体)库、海洋生物化合物库及信息中心,建设周期为5年。

  “未来希望能为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发展海洋药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孙冬柏表示。

  孙冬柏介绍,中大将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合作,在东莞散裂中子源上建设“中大谱仪”。中大谱仪即中山大学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瞄准前沿基础科研重大问题建设的首台材料动力学性质研究谱仪,填补我国空白。

  据悉,中大谱仪将聚焦动力学过程,开展动力学研究,将为开展材料、其他生命科学等相关研究提供非常好的实验条件。“中大谱仪希望在2到3年之内完成”。

  此外,孙冬柏介绍,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2013年—2015年TOP500超算排行“六连冠”,2018年入选TOP500全球最具影响力超算中心五强(国内唯一)。

  他介绍,天河二号超算中心现用户数量已超过330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7%,机时服务合同总额再创新高,超过亿元。